首页 > 公开 > 政府文件

关于转发《一位国有矿长谈煤矿本质安全“三大软肋”》的通知

索引号 2010050628455 发文字号 陕安委办发〔2010〕11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时间 陕安委办发〔2010〕11号 公文时效 有效
名称 关于转发《一位国有矿长谈煤矿本质安全“三大软肋”》的通知
主题分类 关键词

各产煤市政府、陕煤化集团公司、陕西益秦集团公司:

遵照吴登昌副省长批示,现将新华社《高管信息》[2010]第12期刊登的《一位国有矿长谈煤矿本质安全“三大软肋”》文章转发你们。具有20多年管理经验的徐矿集团总经理助理、宝鸡秦源公司董事长孙海在研究分析近期发生的多起煤矿安全事故后指出安全投入不匹配、超设计能力生产、技术研究簿弱是当前煤矿亟需解决的三大安全隐患,很有指导意义。请各有关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认真学习、研究、思考,切实落实煤矿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从人员、投入、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消除安全隐患,实现煤矿本质安全。请各有关设区市政府将此件转发辖区内各产煤县县政府;请省煤化集团、省益秦集团转发至下属煤炭企业。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三日






投入不匹配 超能力生产 技术钻研弱

一位国有矿长谈煤矿本质安全“三大软肋”

本刊西安讯(记者储国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举措。有着20多年管理经验的徐矿集团总经理助理、宝鸡秦源公司董事长孙海,长期致力于研究国内各类煤矿事故。针对近期发生的多起煤矿安全事故,这位国有煤炭企业“老矿长”表示,安全投入不匹配、超设计能力生产、技术研究薄弱是当前煤矿亟需解决的三大安全隐患,有关部门企业必须从人员、投入、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着手实现煤矿的本质安全。

“投入不匹配”安全难保障

孙海认为,不少煤矿出问题主要是因为安全装备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匹配。要提高煤矿安全的保障能力,必须按照本质安全要求,靠科技和装备来改变其落后生产方式。

他分析,煤矿事故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煤炸和顶板事故,装备改善了,事故就降低了。如现在各大煤矿都上综采设备,这就比用炮采方式安全多了;装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制氮系统等,就能对通风、火、瓦斯、煤尘进行即时监控和处理,爆炸事故就少多了。

他举例说,宝鸡秦源公司的戚家坡煤矿,过去是宝鸡市下属的一个年产量15万吨的地方国有小矿,由于投入不足、煤矿开采技术落后,巷道采用木棚支护,采煤工作面两道基本是爬行的,加上自然灾害严重,井下时常因发生火灾事故而停产,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火灾,矿井濒临关闭。

徐矿集团重组戚家坡煤矿后,根据矿井自然灾害多的现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安装了国内先进的综采设备,许多安全装备都是最先进的,如全国首家矿井安全通风仿真系统、采煤工作面顺槽卡轨人行车、井下人员通讯和定位系统、井口安全入井考试系统、无人值守的数字化运行系统。

“煤矿在安全上必须舍得花钱,要尽可能上先进设备、减少人为操作因素。戚家坡煤矿去年一年在安全上花了2250多万。”孙海说:“足额的投入、不仅使我们安全系数大幅提高,井下作业人员从500多人减少至300人左右,远低于国家规定井下作业人数标准,还使煤矿年产量从年产15万吨扩大到现在的140万吨,真是一举多得。”

“超能力生产”事故控制难

煤矿企业超设计能力生产是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诱因。孙海说:“许多煤矿发生事故都是为了赶产量,使 “安全”让位“效益”。由此导致的安全事故数不胜数。”

他说:“矿井超能力生产、就必然要增加掘进头和采煤面,使生产系统变得复杂、安全隐患就多了,容易出问题的点就多了,管理的漏洞也增多了,发生事故的概率随之加大。”

虽然一些国有煤矿都提“不安全不生产“的口号,但由于煤矿干部职工收入都是与产量效益挂沟,国有矿都有产量、利润和安全上的指标,煤矿领导面临双重压力,结果往往都是心怀侥幸,重生产轻安全,尽管井下条件千变万化仍只能硬着头皮完成指标。“一些煤矿下达的产量指标,通常就是其核定生产能力的指标,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耽误两天生产,修好后煤矿就要加班加点赶产,一赶产就容易出问题。”孙海说。

民营煤矿虽然没有指标问题,但实际上它们在超能力生产上比国有煤矿更严重。国企追求的是政绩,它们追求的更为直接,诱惑也更大,对他们的控制更难。

他说,要消除超能力生产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威胁,对国有煤矿来说,上级应按照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并留有余地下达产量,利润等经济指标,减轻煤矿领导产量指标的压力;对民营煤矿来说,不仅要在煤矿生产实际产量上加强监控,还要加快煤炭资源的整合,减少小煤矿数量,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钻研弱“埋下大隐患

孙海认为,当前我们煤炭开采的基础技术研究还比较薄弱,一些煤矿对地质条件没弄清,在技术上没研究透,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就开始生产,这些矿井因为存在“技术上的未知”一生产就属于“带病作业”、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表示,由于近年来全国煤炭开发速度较快,许多煤矿尤其是规模较小煤矿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煤炭科研人员青黄不接现象十分明显。在一些煤炭科研机构和煤炭企业中,愿意从事艰苦的井下科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于在一些煤矿基础性技术研究上的投入太少,导致我国煤炭行业一些重大技术没有实质上的突破。

“对许多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来说,应该引进技术力量强的国有大矿参与合作,通过技术改造消除‘病根’。”孙海说,戚家坡煤矿原是一个自然发火频繁,瓦斯高、煤层深、“三软”煤岩层的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老矿井。公司围绕安全生产,进行较大技术创新10多项,主要攻克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防灭火、“三软”大倾角特厚煤层开采,大倾角综放工作面斜开采、俯斜开菜、较煤岩支护等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秦源公司特点的核心技术,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还增加了1.2亿多元的效益。

孙海说:“从理论上讲,99%的煤矿事故都是能够避免的,只要投入到位、装备到位、技术到位、管理到位、煤矿就没有不可避免的事故。要消除安全隐患,就要实现四位一体的本质安全:人能做到遵章做业,不安全不生产;设备上能做到设备不会出故障,保障人的安全;系统上能做到运输、通风、机电、排水、通讯、压风等各个方面正常工作;管理制度上能够实现消除漏洞,考虑周全,有规可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