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办2021年全省防汛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新闻发布会
8月10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凡,陕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赵作枢,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陕西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张树誉出席,介绍2021年陕西省防汛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 李惠
李 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凡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1年全省防汛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赵作枢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先生,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张树誉先生。
下面,首先请白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省水利厅副厅长 白凡
白 凡
我先就有关情况作介绍。
今年以来,我省气候异常,暴雨洪水频发。一是暴雨过程多,局地强度大。已出现13次强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363.0毫米,与常年同期持平,关中、陕南偏多10.2%、12.9%。镇巴县高家坡站出现12小时253.2毫米、洛南县黑山站出现6小时188.2毫米的特大暴雨;二是洪水次数多,洪峰流量大。降水造成汉江、嘉陵江、丹江、渭河、伊洛河干支流44条河流59站出现洪峰230次,有11条河流11站出现超警戒洪峰18次,特别是洛南县伊洛河灵口水文站7月23日出现3220立方米/秒的超保证洪峰流量,为1959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流量。三是洪涝范围广、局地灾害重。据统计,暴雨洪水已造成我省8个设区市88县次约77.5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40亿元。特别是7月22日至27日,商洛市洛南等5县区遭受暴雨洪水袭击,61个乡(镇)约13.75万人受灾,经济损失约29亿元。
面对艰巨的防汛任务,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汛前扎实细致备汛,汛期积极防范应对,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保证全省汛情总体平稳。
一是提早进行安排部署。省政府4月28日召开了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今年防汛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汛前和主汛期前两次组织阶段性的汛情会商研判,有针对性做好防汛应急准备。省防总3月初下发关于2021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印发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从理顺体制、落实责任、完善预案、督导检查、应急保障、预警避险、灾情统计等方面抓好防汛准备。
二是严格夯实防汛责任。坚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各级防汛指挥长。省防总落实公布了全省13个市区防汛工作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及9条主要江河、12个市区城市、98座大中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203名。督促市县逐级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3216人、技术责任人2214人、工程管护责任人12386人。
三是全面修编防洪预案。省防总针对防汛抗旱体制机制变化,修编完成了陕西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督促各级逐级全面修编行政区内防汛应急预案、江河防御洪水预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洪水调度方案,汛前修编各类防汛预案5327个,全方位组织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战性。
四是扎实细致排查隐患。省防总组织由省防总成员带队的13个检查组对各市区和有关部门今年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督促各级扎实备汛。汛前各级层层开展防汛备汛大检查,市县两级组成汛前检查组643个,由745名党政责任人带队对辖区防汛准备进行全面检查,下发整改通知268个,消除度汛隐患736处。
五是突出山洪灾害防御。针对山洪灾害突发性强、人员伤亡重的特点,省防总突出抓好山洪防御,专门发出通知突出强化转移避险关键环节措施落实,与省气象局联合会商建立机制,加强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警。市县针对本地实际建立山洪风险隐患台账,跟踪督导整改,全力确保防汛安全。
六是足额储备抢险物料。会同省财政厅向各市下达防汛准备金3000万元支持各地备汛。加强基层备灾抢险物资体系建设,争取中央投资3070万元给107个县区储备应急抢险物资,今年全省共储备32类82种防汛物资价值2.7亿元,其中省级1600万元。
七是全面落实抢险队伍。针对今年我省降水偏多的汛情趋势,提前预置抢险力量,积极争取应急部派驻新疆、西藏森林消防2个特种救援大队300名官兵驻防我省。全省组建专群结合的防汛抢险队伍872支、5.59万人,落实巡查队伍2645支、8.42万人。
八是全面组织演练培训。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在彬州市举办全省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演练,全面推进县乡基层防汛预案演练,全省市县两级组织开展防汛演练1044次、参演人员23670人,举办防汛抗旱业务培训215班(次)、参训人员16981人,检验了防汛应急预案科学协调性,磨合了各级防汛抗洪综合协调水平,提升了防汛应急实战能力。
九是全力应对暴雨洪水。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强化指挥调度、预报预警、转移避险等关键措施落实,先后下发防汛重要安排部署通知26个、发布防汛预警31个统筹协调调度。面对13次暴雨洪水过程,省防总组织防汛视频应急调度25次,先后派出12个工作组,赴暴雨区的汉中、宝鸡、安康、商洛、渭南等地直达基层督导防范应对工作。市县各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布防汛预警信息12736条次,启动市县级应急响应95次,提前组织危险区124070名群众转移避险,没有发生洪涝人员伤亡,确保全省防汛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当前,我省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预计8月底前,我省仍有6次降水过程,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陕北北部偏多2~3成,陕北南部、渭北偏多1~2成,由于前期许多地方已经重复降水,再次发生强降水可能形成流域性洪水,还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中小河流洪水、城市内涝等灾害。当前和下一阶段防汛抗洪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抓细抓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
(一)抓实防汛责任。在强化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推动落实地方党委防汛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将责任制贯穿到防汛抢险救灾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各级防汛责任人培训,提高防汛突发事件决策指挥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关键时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确保今年安全度汛。
(二)抓细预报预警。强化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充分发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技术优势,精准分析研判,加强局地短历时突发暴雨洪水和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临灾监测预警,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及时将预警消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科学调度骨干防洪工程,充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
(三)抓早转移避险。提前做好危险区和隐患点群众转移准备,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健全逐人落实、逐户对接的安全转移机制,做到应转尽转、科学转移,确保突发洪涝时危险区人员应撤早撤,应撤尽撤。强化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切实保证基层乡镇、街办和村组、社区在预案、转移、救援、安置等工作落实中的职责落地见效,全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四)抓好城市防汛。坚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严密落实城市内涝防范措施,对城市地铁、主要排水通道、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建筑工地等重点进行再排查。预置抢险排涝人员和抽排设备,加强排涝设备设施养护管理,不断夯实城市内涝防范工作基础,全力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五)抓严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部门值班制度,保证灾情信息链通畅,灾情信息上通下达。视灾情发展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和群众生活救助,一旦出现洪涝险情,第一时间果断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六)抓好抗旱减灾。受高温及降雨分布不均影响,我省陕北、渭北、关中局地5市29县(区)旱情持续发展。截至8月9日,全省总受旱面积866万亩,其中榆林市654万亩,渭南市104万亩,延安市86万亩。各级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动态,充分利用一切水源和设施设备,科学调度水工程,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全力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和粮食安全。
总之,我们将继续细化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夺取今年防汛抗洪最后胜利。
李 惠
谢谢白厅长。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汛期我省局地降水偏多,请问水利部门在预报预警、工程调度、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 赵作枢
赵作枢
首先,感谢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今年汛期暴雨洪水造成商洛、渭南等地2935处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水利方面直接经济损失11.6亿元,在迎战暴雨洪灾中,水利部门认真履行水情监测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技术支撑等职责,有力有效防御。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汛期水利、气象、水文部门单位密切协同,加强会商研判,加密测报频次。建立“分级预报、联合会商、滚动修订”洪水预报机制,先后发布洪水预测、预警、预报信息227期。7月22晚商洛、渭南局地突降大暴雨,伊洛河、罗敷河洪水暴涨,水文单位抢测快报,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为地方政府科学果断决策、提前组织人员撤离避险提供了有力支撑。省水利厅、省气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7期,省、市、县三级山洪灾害平台24小时在线监测,累计发出山洪灾害预警信息891次、41.5万条,确保了山洪威胁区群众生命安全。
二、科学调度防洪工程。汛前水利部门逐一落实江河、城市、水库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在省市县主要媒体分级公示。汛期紧盯水库安全运行,线上线下24小时监控水库汛限水位,实行病险水库原则上主汛期一律空库运行,严禁各类淤地坝汛期蓄水运用。行洪过程中,积极实施渭河、汉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库拦洪削峰作用,全省大中型水库累计拦蓄洪水23次4.75亿m³,7月11日安康水库最大入库流量7380m³/s,通过调度出库流量按1238m³/s控制,有效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针对强降雨造成江河超保、水库超汛限情况,水利部黄委会工作组和省水利厅紧急派出3个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导洪水防御和水库泄洪,研判工情险情,确保了江河库坝工程安全和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关口前移防灾减灾。防洪减灾、要在于防。围绕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一是强化“四预”措施(预报、预警、预案、预演)。汛前出台《陕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组织开展江河、城市、水工程、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修编和演练,全省修编预案5638个,开展演练540场次,参加演练观摩3.3万人。7月上旬省水利厅在陕南三市分片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防御演练观摩,其中洛南县演练成果在防御超保洪水中得到了很好应用。二是及时抢修设施。针对暴雨洪水造成堤防、护岸等设施损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对重灾区的支持,组织编制修复方案,加大设施修复力度,指导做好水灾后重建。7月23日严重暴雨洪灾后,省水利厅商省财政厅7月26日紧急下达3000万元省级水利救灾资金,对受灾严重的商洛市、渭南市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力保饮水安全。把供水设施修复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保障灾区供水。对因灾造成饮水困难的镇区和中心村组,通过应急抢险措施修复供水管网;对受灾严重偏远地区,通过拉水、送水、临时供水设施和过滤、消毒等应急措施解决供水。入汛以来及时抢修供水设施496处、涉及人口11.89万人,受灾群众生活饮用水基本得到保障。
当前我省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预测8月份我省位于北方多雨区,致灾性洪水及山洪灾害可能多发,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防总要求,继续严阵以待,抓细抓实措施,努力实现安全度汛。
中国网记者
今年以来,多次强降水造成地质灾害频发,有些地方监测预警防范到位,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请问今年在防御地质灾害方面,作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察管理处处长 周新民
周新民
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地质灾害防汛工作的重视。
入汛以来,中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作出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防汛救灾工作。省自然资源厅始终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按照“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2021年至今,尽管极端降雨天气频发,但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据初步统计,全省共发生较大地质灾害19起,造成2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66.13万元。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起,避免67人伤亡和1133万元的经济财产损失。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隐患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环节,省自然资源系统采取“空天地”模式排查隐患,重点解决隐患在哪里的问题。“空”主要是统筹部署全省范围的遥感数据综合解译和InSAR形变反演等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工作;“天”主要是利用无人机航拍和激光雷达对重点区域进行全方位精细扫描,识别地质灾害隐患;“地”主要是对降雨集中地区和重点地段,开展雨前、雨中和雨后巡查排查,以及全省范围内部署的风险调查评价和平战结合队伍专业排查。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展巡查排查2.68万次,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全省覆盖,66个重点城镇部署万分之一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89个山地丘陵县区全部安排专业技术单位驻守。全省共计新增并入库37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增威胁对象1851户、7981人、10121间房屋,新增威胁财产8.9亿元。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210处崩塌、155处滑坡和5处泥石流。
二是提高隐患监测水平。监测隐患是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环节,重点解决隐患何时发生,全省通过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建立专业监测预警网络,实现了“人防+技防”的全方位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目前,全省共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9865处,全部落实了群测群防监测人、责任人,发放了“两卡一预案”,即工作明白卡、避灾明白卡和防抢撤预案,有效提高了基层地质灾害防范能力。在不断夯实“人防”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技防”。2021年,全省在8个市37个县区部署了1685处专业监测点,加上去年安排的500处,全省共有2423处专业监测点在运行,起到监测预警作用,去年以来,专业监测成功预报3起地质灾害。
三是强化气象预警合作。近年来,省、市、县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不断加强联系,开展深入合作,密切关注雨情汛情,加强信息共享,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趋势研判,切实提高预警信息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2021年,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气象局联合制作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产品23期,其中橙色预警9期,黄色预警14期,发送预警提示短信息11万条。同时,自然资源系统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部门值班值守,确保预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上传下达,指导基层防灾减灾。
四是坚决果断撤离避险。撤离避险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乡镇村组,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过隐患排查、风险调查、监测预警、气象预警为基层防灾避灾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2236场,参演12.44万人次,宣传培训51.03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受威胁群众的临灾避险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今年7月23日18时左右,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遭受短时强降雨天气成功预报,就是乡镇组长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撤离,避免了5户19人伤亡,值得全省推广。今年汛期还没有结束,还处于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按照汛期地质灾害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全链条闭环管理,围绕各个环节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三秦都市报记者
今年气候异常,局地暴雨频发,气象部门及时精准预报非常重要,在哪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处长 张树誉
张树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媒体朋友对气象工作的关心。
一、今年以来我省降水时空特征:
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365.3 毫米) 偏多4.1%,陕北大部偏少 1~4 成,全省其余大部偏多 0~3成,其中西安、汉中中南部偏多3~6成。榆林今年以来平均降水量196.5毫米,较常年同期(239毫米) 偏少17.8%,是2010年以来仅次于2015年(194.9毫米)同期第二少。榆林前期降水量较往年偏少较多。
刚才白厅长介绍了今年的雨情、汛期和水情。气象部门对入汛以来强降水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是多分散性暴雨。7月以来强降水过程多,暴雨呈分散性特点,呈现出点多、分散、不连片的特点。如17-18日的降水过程中暴雨点散落于8个地市的115个站点(占全省总站点的6%左右)。8月7-8日的降水过程暴雨集中于汉中、安康和宝鸡5个县区的13个点(占总站点的1%)。
二是小时雨强大。7月以来,出现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20毫米)1608站次,为近5年最多。全省最大小时雨强达86.5毫米(山阳县法官镇,23日02时)。
三是局地性强。7月19-20日洛南麻坪镇栗西口村雨量达182.5毫米,周边大部降水为25-50毫米。22-24日华州金堆雨量达187.5毫米,周边大部降水为25-50毫米。
四是极端性强。7月10日镇巴三元出现今年最强暴雨(日雨量263.3毫米),与本站历史极值(160.4毫米)相比多102.6毫米。镇巴县站日降水量229.2毫米,突破该站历史极值。
五是首场区域性暴雨偏早偏强。今年暴雨最早出现在3月22日的太白山拔仙台站(72.6毫米)。4月21-26日出现今年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时间较常年(6月12日)偏早52天,为4月历史最强区域性暴雨过程。
二、后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
根据最新预报预测结果,预计未来4-10天,我省有两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
13日:全省阴天有中到大雨,陕北北部局地、陕南南部有暴雨。
18-19日:全省有中到大雨,局地有暴雨。
8月下旬-9月上旬,我省陕北降水量偏多1成左右,关中、陕南偏多2-3成。有5次主要降水过程:
分别在8月20-21日,8月25-27日,8月28—30日,9月1-2日,9月9-10日。
以上是近期气侯预测情况,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系统演变及时滚动更新预报信息。
三、防汛救灾气象保障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我省今年年景偏差,极端型天气多发的严峻态势,省气象部门针对防汛救灾气象保障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做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做好当前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细化工作落,夯实工作责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关键天气过程24小时在岗值守要求。省气象部门出台了《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抓细抓实当前防汛救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督促市县部门抓好细化和执行。
(二)强化现代化建设和研究性业务成果应用,努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
一是对标监测精密,努力提升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今年以来,完成相控阵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等16种81套设备建设,重点提高垂直监测能力;加强备品备件的储备和设备巡检,确保仪器设备稳定运行;开展观测业务集约化监控,推进业务系统“云+端”改造,气象数据存储、共享和检索效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对标预报精准,气象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推进秦智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系统升级,灾害性天气捕捉时间较去年提前10-15分钟;省市县三级预报预警的精细度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落区最细到村和街道,时间精细到逐小时;新增了延伸期网格预报和气候网格预测业务,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预见期。深化与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共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时临近预警业务,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23期。与水利厅建立山洪中小河流风险预警联合发布机制,联合发布预警产品9期。
三是对标服务精细,全面融入防汛救灾指挥体系。入汛以来,全省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全面融入各级防汛救灾指挥体系,组织气象灾害防御869次,其中省级21次、市级156次、县级692次。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各级气象部门严格落实叫应制度,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依托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全省各级政府负责人、部门应急责任人和联络员、气象信息员等纳入预警信息库,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各级责任人。
(三)突出“早准快广实”要求,扎实做好每一次重要天气过程服务。准确预报今年首场暴雨、最强暴雨等14次强降水天气过程。预警信号准确率达86%,提前量达40分钟以上。针对各次暴雨天气过程,提前准确预报降水落区和强度,并根据影响评估提出决策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防汛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省政府6次召开防汛调度会,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气象局的精准预报均作为全省防汛调度的重要依据。同时,省防总以及应急管理厅、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在收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均能及时下发文件,组织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全省共发布预警信息1963条,通过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发布各类预警信息7000余条,启动短信“绿色通道”154次,受众超过1.42亿人次。通过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三条战线共同发力,努力推进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发挥好气象在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防御中的作用。
李 惠
再次感谢白厅长和三位处长,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