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2-08-05 17:06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新闻宣传处

8月5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凡,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吴金亮,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胜利,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涛出席,介绍陕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图片

李  惠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副厅长白凡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周新民先生,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吴金亮先生, 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王胜利先生, 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涛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防汛抗旱工作情况,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白厅长介绍情况。

图片

白  凡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媒体朋友对防汛救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防汛工作,全面强化对防汛抗旱的组织领导。省政府4月22日提早召开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积极主动、扎实细致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我先就有关情况作介绍。

今年我省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暴雨频发,旱涝交替并存。一是降水偏少,分布不均。今年以来,我省降水总体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297.2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6.1%;陕北平均220.3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1.1%;关中除宝鸡、铜川、渭南外其余各市均较多年均值偏少;陕南平均401.5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少10.3%。全省共出现10次强降水过程,多地降短时大暴雨。二是江河洪水多,泾河洪水量级大。降水造成黄河、渭河、汉江干支流43条河流58站出现洪峰139次,其中有4条河流5站出现超警戒洪峰6次,其中7月16日泾河出现2003年以来最大洪水,汇入渭河形成今年渭河下游1号编号洪水。三是汛旱交替快,短时暴雨强度大。5月至7月中旬,我省持续高温天气,加之降水分布不均,旱情最重时受旱面积637万亩,目前全省旱情已经全部解除。7月9日以来,我省旱涝急转,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全省共有909站发生短历时暴雨1447次,最大1小时澄城县李家河站85.4毫米,最大6小时洛南县上边沟站212.2毫米。短时暴雨造成定边、蒲城县城严重内涝积水。四是受灾面积大,局地损失重。前期旱情导致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10市70多个县区先后受旱,全省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34亿元。强降雨造成榆林、延安等9市59个县区574个乡镇53.73万人次受灾,转移安置1.8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97.7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5亿元。

针对今年复杂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全力抓好防汛抗旱救灾各项工作。

一是抓早抓细安排部署。省政府4月22日提早召开全省防汛抗旱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省防总2月下旬印发防汛抗旱工作要点,明确29项重点任务,下发通知从责任落实、预案修编、物资储备等方面对备汛工作提出要求。会同省气象局印发《关于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暴雨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各级防汛责任人的迭进式“叫应”制度,落实汛期人员防抢撤转移避险闭环管理责任。

二是抓严抓实防汛责任。全面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属地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普遍实行党政领导包片区、包河段、包水库、包城镇的防汛责任制。省防总落实公布了全省12个市区防汛抗旱工作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及9条主要江河、12个市区城市防汛、98座大中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187名。

三是全面修编防洪预案。组织修订《陕西省防汛应急预案》、《陕西省抗旱应急预案》,督促全省修编各类防汛抗旱、江河水库、城镇、山洪灾害等应急预案4972个。省防办在西安市组织了陕西省2022年防汛抢险综合应急演练,市县举行防汛应急、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抢险救援演练1318次,参与人员5.17万人次,全面增强预案的执行力和实战性。

四是深入细致排查隐患。全面安排全省各级防汛安全大检查,组织省防总领导成员带队、25个部门参加的11个检查组,对各市今年防汛备汛进行重点检查督导。市县各级建立检查台账,逐项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度汛隐患2585个,全面增强防汛抗洪工作基础。

五是加强城市洪涝防御。为认真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教训,省防总专门发出通知对今年城市防汛安全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各设区市、县紧盯城市防汛薄弱环节,严格按照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实行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城市部门行业防洪防涝责任分工。强化西安市城区防汛工作,完善排涝、地下空间、地铁、供电等各类专项预案,疏通排水管网2244.18公里,清掏排水检查井17.8万座次,清理雨水蓖3.7万座次,全面提高城市排涝和应对极端暴雨洪水能力。

六是强化防汛应急保障。全省各级储备防汛抢险物资30类60种,储备物资总价值居历年最高。提前预置抢险力量,新疆森林消防特种救援大队150名官兵驻防我省。省应急管理厅依托省属重点企业和省级部门,组建应急救援队伍24支、15000余人,组织15家在陕央企和33家省属企业工程抢险力量,对接参与市县抢险。全省落实专群结合防汛抢险队伍5235支、18.11万人。

七是强化防汛宣传培训。省防办向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寄送《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教材》,提高新任防汛抗旱责任人的防汛指挥能力。全省共设立各类宣传咨询点1280余处,发放各种防汛资料127万余份,赠送防灾减灾书籍10万余册,受益群众达168万人次。全省各地举办市县镇村各级防汛业务培训班966期,参训人数达4.26万人次,其中市县级行政责任人参训666人次,有效提高社会防汛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八是积极抗御干旱灾害。今年我省旱涝交替,省防总6月15日对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发出通知。6月30日启动省级Ⅳ级抗旱应急响应,召开全省抗旱视频调度会,并派出工作组赴榆林、延安2市督查抗旱工作。同时通过中央及省级媒体通报宣传旱情动态和抗旱减灾工作,各地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开动一切水利设施、利用一切水源全力抗旱。全省累计投入抗旱力量15.9万人次,抗旱设施设备1.7万台(套),完成抗旱夏灌610万亩次,有效解决8033人、4699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

九是全力防范洪涝灾害。今年入汛以来,我省先后发生10次强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9日至21日,我省旱涝急转,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面对严重汛情,省防总迅速启动应急响应,7月10日22时提前启动省级IV级防汛应急响应,先后派出4个防汛工作组深入强降雨落区,督导检查防汛工作开展情况。榆林、西安、咸阳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宝鸡、延安、商洛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县区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35次、乡镇启动83次。并先后5次发出通知,对强降雨防范应对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泾河、渭河洪水防御和地质灾害排危除险提出意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指挥,全力组织防抗应对工作。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加强应急值守,每日3次风险研判,密切监视雨情、水情、灾情,及时通报预报预警信息,2次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联合会商研判,14次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350次点对点电话调度强降雨县区镇防汛措施落实;切实做好抢险救援,及时向国家防办申请调拨5台大流量排涝泵车支援蒲城县城内涝积水抽排工作;果断组织转移避险,提前组织危险区群众避险,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全覆盖。共撤离转移群众20.79万人,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切实做好灾区救助,下拨救灾物资近2万件,保障了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当前,正值我省主汛期,下一步,省防总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将进一步压实责任,统筹协调,扎实做好防汛工作。

(一)切实强化防汛责任落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若干措施》和《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强化防汛责任落实,特别是夯实基层防汛责任,确保防汛责任无缝隙、全覆盖。督促各级防汛责任人强化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把防汛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职尽责。关键时刻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抢险救灾。

(二)加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建立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密切监测气象、水情雨情变化,要充分调动部门联动,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滚动开展会商研判,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确保监测预报预警到位。

(三)坚决果断转移避险。细化实化人员转移和安置方案,强化灾情分析研判,第一时间果断转移危险区人员,确保突发洪涝时危险区人员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各地市要以村为单位,提前选好避险点和转移路线。各基层单位要扎实开展实战演练,健全到镇到村、到户到人的责任体系,把谁来转、转移谁、怎么转、转到哪逐一落到人、落到位。

(四)加强城市内涝防范。要强化暴雨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衔接,制定好出现超标准强降雨时的防范应对抢险对策。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维护,必要时果断采取停工、停课、停业、停运、停止集体活动等措施,果断关停人员密集地下空间和严重积水路段等危险区域,确保城市防洪安全。

(五)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及时掌握汛情、险情、灾情相关信息,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第一时间报送洪涝灾害信息,一旦出现洪涝险情,第一时间果断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各项防汛工作,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力夺取今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李  惠

情况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欢迎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请开始提问。

图片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入汛以来我省的雨情、水情总体情况如何?水利部门在应对7月中旬部分河流超警、渭河1号洪水,降低灾害风险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图片

王胜利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首先,我回答一下入汛以来雨水情总体情况。

5月1日入汛以来,全省共出现10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259.3mm。受强降雨及上游境外来水影响,省境内共有58条河流82站出现洪峰260次,其中泾河、渭河临潼段、嘉陵江凤州段、渭河支流石头河及嘉陵江支流徐家河出现超警洪水,其中渭河出现2022年1号洪水,7月16日23时临潼站最大洪峰流量3450m3/s(警戒3000),16日2时泾河景村站出现2003年以来实测最大洪水4380m3/s(警戒 4000),16日17时桃园站洪峰流量3200m3/s(警戒3000);嘉陵江凤州站洪峰流量330m3/s(警戒300),渭河支流石头河鹦鸽站洪峰流量214m3/s(警戒200),嘉陵江支流徐家河长岭镇站洪峰流量464m3/s(警戒400),其余河流均警戒以下。13座大型水库总蓄水量28.11亿立方米,较汛前少蓄3.70亿m3,比去年同期少蓄3.61亿m3。

总体来讲,入汛以来,我省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极端暴雨强度大、旱涝极转较为明显,汛情基本平稳,前阶段旱情重于汛情。

7月中旬,部分河流超警,渭河出现1号洪水。水利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确保安全:

一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依据《陕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试行)》相关规定,及时启动黄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及时发布水情预警。降雨期间,发布重要水情快报通报22期,洪水预报4期,预警信号5期,中小河流预报预警44期,短信2.5万余条。

二是紧盯山洪灾害防御。省水利厅加强应急值守,强降雨期间双值双带,联合省气象局连续发布15期山洪灾害风险预警,各级水利部门加强山洪隐患巡查排查,利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做好山洪灾害站点监测,及时发布区域风险预警信息,提请地方政府提前组织人员转移避险。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市提前撤离山洪威胁区2.13万人,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加强督导撤人避险。针对本次洪水的特点,加强上下游互联互报,联防联控,黄委和省水利厅派出2个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沿泾、沿渭各地市强化河道安全管理,加强工情监测与堤防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抢护,果断提前转移沿岸3782名群众。

四是紧盯重点环节区域。省水利厅强化预报预警,加密东庄水库上游水情测报,延长洪水预见期,派出工作组现场督导。指导东庄公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临时拆除贝雷桥等设施,组织现场人员设备提前撤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设施无损毁,设备零损失,同时削减洪峰约900立方米每秒,削减幅度23%,减轻了下游和渭河防汛压力。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图片

陕西日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日报记者。请问今年入汛以来的天气气候特点和主汛期气候预测及防御建议?

图片

李  涛

感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您的问题。我从三个方面回答。

一、汛期以来的气候特点

一是气温整体偏高。今年入汛(5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同期偏高0.7℃,为2007年以来第2高(仅次于2017年,23℃)。6月13-25日出现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区域性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特强等级,排名陕西省6月历史同期第1位,其中华州区连续高温日数达13天,突破历史记录。7月14日-15日陕南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安康、紫阳等8区县最高气温达40℃以上,勉县、石泉等12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纪录。

二是暴雨雨强大。汛期以来,共出现10次暴雨天气过程。7月份以来,全省共出现暴雨1122站次,为1998年以来最多,其中榆阳、安塞,合阳、临潼、秦都、华州6站均出现日降水量均突破该站7月历史同期极值事件。

三是多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汛期以来全省出现闪电61164次,较去年同期(40812次)偏多。陕北、渭北、商洛出现了5次较为明显的冰雹过程,比去年同期多2次,强度偏强。

二、8月气候趋势预测

8月受副高外围气流与高原槽影响,预计全省降水多寡不均,气温大部偏高。与常年同期比较榆林、延安、商洛、安康南部与宝鸡西部降水将偏多1~3成,宝鸡东部、安康北部降水偏多0~1成,其余地区降水偏少0~2成。与常年同期比较陕北东部平均气温偏低0~0.5℃,其余地区偏高0~1℃;关中、陕南局地高温日数偏多,将有区域性、阶段性高温天气。黄河流域(陕西段)降水将较去年偏多,出现暴雨洪涝及次生灾害概率高于去年;汉江流域出现区域性强降水的概率接近去年。

三、防御建议

一是强化风险意识,紧盯天气变化,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准备。二是未雨绸缪,落实好各项防汛工作措施,重点防范强对流天气及局地突发性暴雨天气的不利影响。三是充分发挥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防灾减灾联动机制作用,将气象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

西部网记者

您好,我是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今年我省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如何?

图片

周新民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然资源部的具体指导下,省级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全面推行“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全链条地质灾害防治闭环管理模式,一是基于“空天地”手段尽全力发现隐患。充分利用综合遥感技术识别隐患,安排专业队伍开展县区和城镇专项调查,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12.71万处,其中极高风险区1.24万处,高风险区2.94万处,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展“三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开展巡查排查8.1万次,累计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91个,全部落实了群测群防责任。二是强化“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机制。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制定发放“两卡一预案”,将“人防”责任落到实处。2022年完成1700处普适型监测预警点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专业和普适型监测预警点4493处,安装各类监测设备20743套,今年以来发出专业监测预警信息7万余次,设备在线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有效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三是点面结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隐患点预警,发挥专群结合的监测体系作用,及时预警险情和临灾征兆。强化与各级气象部门合作,与省气象局合作开展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精细化研究。汛期以来,累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24期,发布预警短信16.13万条。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6月29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避险演练全覆盖的通知》,要求在8月31日前全省以县为单元,加强地质灾害演练,实现在册隐患点全覆盖。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4700场涉及62.8万人次,开展应急演练5508场涉及28.7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入汛以来,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还没有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成功预报地质灾害4起,分别在汉中的宁强、略阳、镇巴和宝鸡的金台区,共计避免32人伤亡。当前,我省处于主汛期的关键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省自然资源厅结合气候预测数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历史灾情和隐患点分布综合分析,8月份陕北地区应高度关注黄土塬高陡边坡、交通干线两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做好提前防范,重点关注在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和米脂县。关中地区在秦岭及北山山前斜坡地带、黄土塬边坡、河流沟谷两侧,间歇降雨可能加剧坡体表层风化或局部饱和,有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陕南地区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两侧、交通干线沿线、盆地周边低山丘陵区,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应提前防范。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紧紧围绕“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抓深抓细,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重点城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开展常态化综合遥感风险隐患识别,实施“空天地”一体化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突出解决“隐患在哪里”问题。二是深化普适型监测点预警阈值研究,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构建“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新格局。三是强化调查评价成果运用,开展镇安县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试点,形成可复制的成果并全省推广,构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新格局,突出解决灾害发生“不在册”问题。四是抓好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报预警研究,提高省、市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水平,构建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体系。五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完成在册隐患点避险演练全覆盖,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指导乡镇村组落实《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一旦发生险情,及时组织人员撤离。

图片

阳光报记者

您好,我是陕西省阳光报记者。请问,今年秋粮作物受灾情况如何?对全年粮食生产有什么影响。

图片

吴金亮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前正是“七下八上”时期,也是我省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多发频发的时期,也是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更是我们农业防灾减灾的关键期。目前我省春玉米大部处于灌浆期,夏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整体长势良好。就目前情况来看,入夏以来,全省秋粮作物受旱353.5万亩,其中重旱91.5万亩;因涝受灾110.99万亩、成灾55.85万亩,主要受灾作物是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另外今年受旱时间短,今年6月下旬到7月10日干旱大约有14天。就目前情况看,今年农业方面灾情对我省秋粮影响不大。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范应对措施,组织下派农业技术干部,开展墒情、病虫情调查,及早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指导农民群众及时检修灌溉设备,对可能出现的伏旱,采取多种方式、开动一切设备、全力扩大灌溉面积,降低灾害影响;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采取中耕、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有条件时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影响;发生涝灾的地区及时疏通排水渠抢排积水,恢复土壤透气性,养根护叶,促进受涝作物生长,对畜禽养殖场舍及时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杀,预防疫病发生,防止扩散蔓延;针对局地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果断指导群众提前架设防雹网,并及时补肥、灌水,促进树体恢复,设施农业区加固设施棚体、覆盖草帘防止棚体坍塌,切实减轻灾害影响,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障秋粮丰收。

李  惠

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底部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