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的通知
索引号 | 2023030836745 | 发文字号 | 陕应急〔2023〕71号 | ||
发布机构 | 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 | 发文时间 | 2023-03-06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名称 |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讲话的通知 | ||||
主题分类 | 科技和信息化 | 关键词 | 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通知 |
各设区市、韩城市应急管理局:
现将孙喜民同志、魏平岩同志和田斐同志在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印发你们,请结合年度工作要点,认真贯彻落实。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2023年3月3日
孙喜民厅长在全省应急管理
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23年2月17日)
今天召开的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厅党委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的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建设,现在已经进入着力实际应用的新阶段召开的一次会议。过去的三年疫情期间,由于有了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各类视频会议、部分线上监管得以实现,保证了疫情期间形势平稳,这也是科技信息化工作成效的一个反映。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我们全省应急系统第一次召开线下会议是信息化的工作会议,各市局一把手参加,也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今天应急部科信司魏平岩司长第一次出席省级这样的会议,给我们做了系统的指导,肯定了工作成绩,分析了形势,指出了不足,提出了要求。讲政策、接地气、有高度、有深度;讲发展、重当下、把得准、看得透;讲路径、给方法、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9年以来的科技和信息化的工作,分析当前的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昨天进行了一些交流,田斐同志的工作报告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今天我们在主会场的同志们还是在线上分会场的同志们,一定要深入把握、深度结合、扎实推进,确保方向正确、信心坚定、落实有力。总体的原则就是按照部里的顶层设计,牢固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的意识,紧跟国家的步伐,把我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下面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四点意见。
第一个方面,要以现代化为统领,充分认清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2019年的11月29日,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来的“要适应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的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党的二十大的报告、《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又对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所以一定要在大背景大政策大趋势下认清我们工作的意义。一要充分认清二十大对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新的定位。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这当中提出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工作就是防和救,防要全,要全覆盖,监测预警要准。救要快,要有时效性,迅速果断有效。要做到这几个字,要把我们的基本的职责履行好,没有信息化诸多工作是有心无力。所以一定要把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同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充分认清科技信息化工作对做好应急业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准确学习领会,坚持知行合一,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对如何用科技信息化工作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研讨和安排规划,把握实施。
二要充分认清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战略方向。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智慧应急的大数据工程,构建智慧应急大脑,系统推进智慧应急的建设。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快构建国家智慧应急大脑,推动传统治理向现代的“智”理转变,传统是治理,现在“智”指的是智慧的智,为我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急管理部门要把智慧应急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的建设。
三要充分认识我们当前的状况。过去几年大家做了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刚才平岩司长也对大家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但是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要看到不足和缺陷。我在这里讲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是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趋势进程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二是与部里面的顶层设计整体的要求还有差距。第三是与先进省推进的进展和应用的程度还有差距。第四是与我们现实的业务需求高效、应急线上监管等还是有差距的。同志们一定要理性看待我们当前的情况,为后续下一步的工作,把基础工作做得更实方面加倍努力。
第二个方面,以智慧应急为目标,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目前,我们在应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导支持下,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基础框架已基本建成。在共享共用方面,我们的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对上与部里和省委省政府的值班室实现了互联互通,对下与我们市县和重点企业共享共用,可同时处置多起突发事故,这是我们能力的储备,我们不希望发生事故,但是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我们要在整合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做好保障。在数据融合方面,实现了与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地震、地质等各类数据的汇聚和动态更新,与应急管理部的数据交换平台建立了数据回流。在系统整合方面,集成部级应用系统有43个,我们厅里面自建系统17个,其他厅局的系统有24个,基本实现了在一个平台上统一访问。在实战应用方面,实现了对煤矿、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实时监测预警。在自然灾害领域,实现了地质、地震、防汛抗旱、气象、森林草原火灾等10891个监测站点的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在应急指挥救援领域,完成了宽窄带的融合和音视频的融合,并建成了指挥信息专网,形成了卫星、无人机、指挥车和单兵装备贯通的空天地一体式的通讯保障系统。
上述六个方面成绩的取得,为我们推进智慧应急奠定了基础,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全省应急管理部门一定要以构建应急大脑为目标,把智慧应急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我省应急管理的现代化。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实现指挥应急道路上,我想要把握四点:
一要统筹建设。就是以我们全省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总纲统一规划布局,不断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推动形成体系完备、层次清晰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二要坚持业务驱动。坚持业务导向,紧密围绕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等业务需要,把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准备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要重创共享。也就是开放性的思维,按照集约化的建设、融合式的发展、扁平化应用的模式,统筹推动本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众创众智的新生态。
四要特色开发。就是在全省总布局前提下,业务驱动,开放思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集成整合社会资源,然后结合当地的业务实际,针对本地区的灾害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强运行管理技术创新,或者说定制,特色开发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不断激发内生的动力,拓展创新发展的途径。从事信息化的同志们都了解,其实我们的平台、系统,基本上同行业的业务,80%的底层逻辑和主要的业务是一致的,个性也有,最多有20%,这个行业特点要把握好,才能更加有利于开展工作。
如果再做20%的个性的开发,就与实际充分结合到位,就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尤其刚才平岩司长通报了我们一些数据,一些情况走在全国的第一方阵,但是前面还有先行者,一定要重视学习,重视借鉴,在推进工作过程当中,要有深度思考,认真谋划,在路径方法上一定要做好选择。
第三个方面,要以实战应用为牵引,靶向发力,抓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针对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智慧应急的工作要求和目标,我们要以实战为牵引,从提升五个基本能力着手。一是要融合数据资源,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就是要依托我们现有的全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联通融合共享,提升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能力和系统的实施服务能力。二是要推进智能创新,提升监管执法能力。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陕西省应急管理监管执法系统和各重点行业领域的监测预警的系统,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逐步实现企业安全风险、智能识别、自动预警和在线智能监管执法。三是要实现数据赋能,提升决策的分析能力。依托省厅应急指挥一张图,在系统中提高救援预案、智能匹配、队伍调度、物资保障等全方位智能化,实现基于一张图的灾情信息汇聚、现场灾情动态的研判、灾害事故模拟推演与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四是要打通关键枢纽,提升救援实战能力。打通消防救援部门的接报系统与应急管理、值班值守等系统,打通灾害信息员与社会公众灾情报送的渠道,形成多灾种大应急信息共享体系。加强灾害事故区域的救援要素、周边环境的精准分析,提升应急指挥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性,实现精准救助救援。五是要突出精准快速,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加快推广农村边远地区的应急广播、应急大喇叭等装备的覆盖范围,综合运用微信、短信、支付宝、抖音等媒体渠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应急信息精准靶向快速的发布。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不断扩大科普宣传信息传达的覆盖面,提高社会的安全意识、公共安全要素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前面这五个能力主要都是围绕着我们的主责主业能力的提升和业务信息技术的支撑展开工作,同时在实施信息技术时,又是对我们业务的流程重塑和再造,或者说是一个全面的提升。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把应急能力推进延伸到乡镇,今年继续推进向村组和网格员延伸。过去的规划只规划到县,如果延续到末端,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关键的时候,真的是能做到一线监测准,一线信息传递快,一些特殊时刻应急实施组织到位,应急管理工作才能进入更高的水平。
第四个方面,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工作性质对信息化的要求是非常紧迫的,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高质量发展,要落实以下六个要求。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一体化推进。因为它是一个系统的全面重塑,如果一把手不牵头不抓,分管领导、部门之间有些协同、协作很难推进,所以从组织领导这方面一定要做到位。第二要健全工作机制。要制定完善信息化的工作制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业务精通的专业化队伍,积极探索与国内领先的信息化专业机构团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技术、合作关系,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这一点刚才平岩司长也讲了,关键的人就是领军人物,既能对业务有把握,对信息技术也能把握,能够做好融合,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用任务统筹各个业务口协同推进。第三要推进实战应用。我过去一直讲,我们有两个委员会办公室、三个指挥部办公室,有统筹的功能,是替政府当决策参谋,实际上也是我们厅职能的一个延展,我们一定要用好。用好了,就说明我们的思想是解放的,是开放性思维推进工作。用不好了,就是偏于一隅,我们的这种大综合、大基层的工作就看不到。在这点上,我们一定是要有开放性,必须坚持开放性思维。如果说我们一把手有紧迫感,推进的快了,我们应急处突的能力提升了,那“两个至上”我们就能做得很好,体现在业务上,这个认识要到位,一定要有开放性的思维,不为所有,但求所用,整合各种资源为我所用。第四要严控项目质量。规范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理和审计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管控,全面跟进项目实施,督促落实建设目标,保障建设进度,确保项目质量过硬,充分发挥项目的实效。第五要强化资金保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主动与本级的发改、财政、网信等部门衔接,多渠道争取资金,为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要牢固树立集约化建设思路,保障信息化工作有效地实施,在这一方面省厅也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给一定的资金的支持。谁思想解放、认识到位,谁有内生动力,谁先行谁就有支持的机会,获得支持的力度就大。如果说你的内生动力不足,好多支持的资金、支持的力量到时候结合起来,同频共振效应不明显,整体的推进的节奏就会受影响。所以各级应急局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这个工作,会议上要讲,文件要发,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当中省厅优先支持先行先试。第六是要坚持改革创新。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做好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应急管理的一些要求、技术水平的新进步,还有我们服务社会的群众的新期待等各类情况,及时推动建设理念、机制方法做相应的转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我们应急管理综合的、新的水平。第七要坚守廉政底线。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排查廉政风险点,加强提醒和监督检查,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我们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打造廉洁工程、示范工程、优质工程。因为信息化资金在我们各级经费里面,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比重大各方面关注度也高,要把关注变为支持我们的动力,但是一定不要出现廉政方面问题,反而成为对我们的工作推进过程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负责同志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守住底线红线,不能踩不能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在二十大报告提到了新的高度,是我们应急管理部门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的精神,立足我们的主责主业,把我们今天的会议精神,认真部署安排,抓好落实。大家都深刻认识到各级党委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我们要把这种重视、这种氛围、这种态势转化为我们能力提升的项目,再回馈到我们实实在在的工作上,我相信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做,那么应急管理工作会更加受到重视,要从应急管理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作为切入点作为突破口,去推进我们的工作。
魏平岩司长在全省应急管理
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23年2月17日)
很高兴来陕西参加全省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是我近几年第一次来到省厅参加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今年非常重要,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陕西应急厅在开年之初,就对全省的科技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喜民同志亲自参加提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厅党委对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田斐同志总结了4年以来的工作成效,总结很全面,对于下一步工作,包括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我觉得是非常切实可行的。昨天我在指挥大厅实地查看了相关业务系统,看到了建设成果,与我们的基层同志也进行了座谈交流。下面我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部党委的决策部署,跟同志们做一个交流。
一、充分肯定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科技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
总体来看,陕西应急厅能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职责,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动科技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昨天调研的情况,我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是令人振奋。陕西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坚持走集约化的道路,对各类系统数据平台整合充分,基层应用热情高,创新务实的工作令人印象深刻。二是远超预期。虽然部里做了顶层设计和部署推动,但地方近几年财政下行压力很大,在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信息化工作能推到何种程度没有底气,但陕西在推动信息化过程当中,思路、方法、措施得力,超过心理预期。三是不虚此行。此次调研既看到了成绩和好的一面,也掌握了基层在推动信息化工作当中的具体问题、现实状况,对于把握下一步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至关重要。
陕西科技信息化工作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路子走的正。陕西的信息化工作按照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的道路积极推动,规划与部里紧密衔接,坚持全省一盘棋、一张蓝图绘到底,效果十分明显,道路没有走偏至关重要。地市包括区县没有这种私搭乱建的情况,没有非常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发展态势非常好。祥喜部长来部里以后,安排科信部门调研国家能源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收获很大。国家能源集团信息化做得好,主要在统筹好所有的生产环节,产、销、储、运、用所有环节,均能在指挥大厅大屏上一屏掌握,所有信息全部量化,按照红橙黄蓝定量预警,管理能力水平非常高。国家能源集团有3000人的技术团队,集团的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维护能力非常强,采用了高度集约化的模式。应急管理部成立之初,也坚持走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的发展道路,原因是我们前期学习了其他行业部门的经验,尤其是银行、电信的经验。以往政府行业的信息化分级建设,省市县各级建设花费大量资金,信息系统,几年间像翻烧饼一样都要推倒重来,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同小异,按照这种模式我们等不起、也花费不起。应急部成立初期,其他行业部门信息化已有雏形,部里信息化才刚刚起步,应该走什么道路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选择了集约化道路,而陕西近几年也是坚持了集约化道路。国家能源集团是15年前开始集约化模式,我们才实施了5年,但我们按照这个方向努力推动,坚定不移地抓下去,毫不动摇。当然抓集约化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我在全国会上讲过的重复建设问题,部里有很多免费的系统,有的省厅、地市甚至区县还要花几千万建各种系统平台、指挥平台和预警平台,功能大同小异,毫无意义,本质上还是政绩观念出了问题。陕西在避免重复建设方面做的很好,尤其当前财政压力增大、基层缺乏力量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二是路子走得稳。这几年陕西省厅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推广应用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自然灾害、危化品、矿山、尾矿库、烟花爆竹等重点风险领域监测预警全覆盖。陕西数据资源利用活跃度排全国第三、数据回流排全国第七、模型订阅、定制服务排全国第一、经费投入排全国第十,陕西作为经济实力一般的内陆省份,取得当前成绩很不容易,某种程度来讲,陕西应急厅科技信息化推动是走在前列的。目前陕西的建设模式已经形成雏形,进一步针对问题改进完善后,将具有在全国复制“陕西模式”的推广价值。我今天也跟孙厅长讲了,陕西在财力有限、专业人才缺失的条件下,能把科技信息化工作真正地推动起来,在全国就有值得推广的价值。陕西在建设方面仅凭短短几年时间,就走完了其他部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主要得益于“拿来主义”,既有省厅广泛集成部统建系统推广应用的省力做法,也有依托省大数据局加强数据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还有部分区县依托政府治理融合指挥中心搭建应急指挥平台的基层创新,形成了“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良好生态,这个思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应急管理部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坚决制止重复建设问题,要求地方使用本地政务云,甚至可以将系统免费布置到部里,这种形式在所有部委当中是独此一家,我们为了集约化发展,就算担很多责任,也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三是基础打得牢。一是思想基础牢固。本次参会人员都是市县应急局一把手参加,包括信息化工作汇报,反映出陕西省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思想基础已经初步建立,基层导向较为明显。从汇报形式和内容来看,都经过了精心准备,体现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二是工作机制扎实。安全生产监管系统投入使用,基层“传统+科技”手段运用取得了成效,形成商洛市防汛救灾人盯人防抢撤系统等典型基层应用,去年7起汛期灾害事故中实现了“零伤亡”,通过这些工作显现出基础很扎实,信息化建设应用效果非常好。三是硬件机制基本完备。目前,陕西硬件基础扎实,可简称为“三必”,建成了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体系、视频会商等必备环境,配备了卫星站、对讲机、卫星电话等必须装备,健全了业务系统及基础软硬件等必要设施。
四是保障做的好。全国很多地方在信息化运维经费投入方面还没有落实,但陕西省厅每年投入470万运维经费,市县也在财力不充裕的情况下列支运维经费,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专业运维队伍和应急保障体系,并组织经常性拉练,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体现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准确把握当前科技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科技信息化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认为可以体现为三大标志。
一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管理体系。目前,对于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没有明确的解读,只能我们自己去思考。我觉得首先是一个框架,这个框架是健全稳定、能够广泛覆盖的四梁八柱,总目标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顶层有智慧应急大脑来支撑我们智慧化业务模式,中间有几根柱子,包括体制机制、法治保障、科技装备、信息化、宣传,底层有我们的工作基础,包括各部门分工、救援力量、各类业务等。在每一个层面上,科技信息化支撑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可能会成为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一个最大增长点,面临新形势、新课题,要以科技信息化为载体一起努力破题。
二是全国智慧应急战略正式实施。伴随应急管理规划框架及信息化发展规划框架圆满收官,信息化重点阶段已经从全面建设转向全面应用。在建设阶段很多问题并不复杂,投入经费就可以建立系统,陕西在建设阶段严格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非常不容易,效果也很好。现在到了应用阶段,面临的挑战可能会更大,问题肯定会更多,更棘手,一定要深入理解“智慧应急”,推动智慧应急战略全面实施。
三是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即将投入使用。总部经过几年建设即将发挥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交代的任务,对监测预警、情报研判、指挥处置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围绕国家指挥总部的运行要求推动各级地方信息化体质升级,使得保障工作更加高效顺畅、快速灵敏,这是新的挑战。
目前,全国科技信息化工作存在统筹不全面、发展不平衡、应用不充分、保障不到位等共性问题,除资金、人员、培训等老问题外,我认为以下情况需要陕西重点研究:
一是上下不够合拍。省厅和基层关注点不一致,省厅重点关注的是指挥精准、预警有效等工作,但基层的现实矛盾是工作繁忙,统筹业务、管理风险精力不足,关注视角不一致导致上下渠道不贯通,基层的信息化获得感不强。所以双方急需建立畅通渠道,要真正围绕基层需求运转谋划工作,保证信息化成果让基层拥有获得感。
二是步骤不够清晰。面临党的二十大明确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信息化从建设阶段转为深度应用的变化,各级普遍缺少清晰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市县两级对“智慧应急”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当前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把握不准,缺少针对性工作部署。
三是应用动力不足。很多领导干部还没有跳出传统的工作惯性模式,基层推广应用的主观愿望不够强烈,对已有信息化成果和应用不关心、不关注,基层在救援装备和业务系统等方面的应急准备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创新力度不足。在各级财政吃紧情况下,破解运维难题的办法不多,更好推动上级系统与本地的数据融合应用研究不够深入,基层找不准创新的切入点,市县业务模式创新的思路不够清晰。
去年部里下发了科信使用指南,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在科技信息化工作推动中,各级要建立畅通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基层要向省厅积极主动报告问题,省厅要及时汇总研究,重大问题第一时间报告。
三、从根本上提升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水平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向各地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宣贯抓信息化就是抓业务的理念,强化运用信息化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意识,牢固树立为业务服务目标和实战检验标准,加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业务模式创新转型,着力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减轻基层负担,着力从根本上消除风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加强组织推动。面对市县以下人才、力量、资源不足等难题,指导省市两级加强领军型人才使用,让既要懂应急管理业务、又熟悉科技信息化工作规律特点的同志牵头负责科信工作,加强本地区本领域信息化研究和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组建专家、骨干团队,推动科信工作实施,紧盯不放解决问题。
三是探索建立评价体系。对系统使用率、数据利用率等典型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信息化工作进行排名,选树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通报督导落后地区,实现以先进带后进的良好局面。
四是聚焦智慧应急。深刻理解以业务创新为核心的“智慧应急”,灵活运用各种不同手段,加速业务流程再造,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实现传统机制变革,从而达到工作效率提高、工作强度降低的目标。不断加深基层作为“神经末梢”的认识,引导基层聚焦业务目标思考研究,形成小应用、小创新、小模型遍地开花的良好生态。比如山东省东营市的高危企业人员在岗在位大数据分析系统、浙江省的响应叫应机制,切入点小,应用效果明显。今年部里将开展智慧应急“星火计划”,省级要依托部级技术优势做好推动保障,督促市级妥善安排具体业务,指导县级认真梳理业务目标,推动部省市县联合开展试点工作。实施“智慧应急”的同时,还要认真落实大安全大应急要求,自觉站在国家高度做好大安全大应急布局,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组织协调内部数据资源,充分调度社会资源推动智慧应急战略实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良好生态。
五是强化运维保障。牢固树立运维保障的科信生命线地位,依托国企央企合作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由省厅统一购买运维服务,为市县统一配备运维力量,切实为基层减负。安全保障方面,加强部省防范协作,为地市统一提供网络安全防护,帮助地市解决安全防护后顾之忧。
科技信息化领域投入大、风险高,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自上而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范,坚决守住廉洁从政底线,为推进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好思想和作风保障。
田斐副厅长在全省应急管理
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2月17日)
这次会议是我省应急系统组建以来召开的第一次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应急管理部科信司魏平岩司长和孙喜民厅长、各市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充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昨天会议安排参观了华为西安研究所和中煤航测遥感集团,在省应急指挥大厅介绍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榆林市和宝塔区、略阳县、勉县、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做了交流发言,汇报了本地科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及下一步打算,希望各级各单位学习借鉴。一会儿平岩司长、喜民厅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目前取得的成效
2019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应急管理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应急管理部和省政府的明确要求,落实《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从零开始,目前已完成了基础框架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信息化“一张网”。根据省政府和应急部批准的《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报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省系统)由省级统建,市县分级部署使用,全省“一盘棋”“一张图”“一本经”。为使《规划》落实落地,我们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应用”,明确了省、市、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防止“信息孤岛”、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软件由省上负责,主要应用部里、省里的软件,市县确需二次开发或增加业务系统的,需执行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并报省厅备案。各地建设了“西安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榆林市指挥信息系统--延伸乡镇工程”、“商洛市防汛人盯人防抢撤系统”。硬件由市县负责,主要是建设指挥场所、提供部署环境条件、配置通信设备。省上也争取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建设了省、市、县三级的指挥信息网、指挥信息网视频会议系统、370兆数字集群市级建设项目,对商洛市防汛人盯人防抢撤、延安市指挥中心、榆林宝鸡汉中的“雁阵行动”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目前已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有6万多人次登录使用。
(二)提升应用能力,实现数据汇集与共享应用。坚持省级一个数据中心,提供多层级同时共享共用,实现扁平化应用模式。通过省级综合应用平台,具备了快速接入各市县区级应急管理和省级部门业务系统的能力,实现了多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建成数据基座,初步形成了“1平台,多支撑”的应用格局。省厅建设了应急值守、危险化学品、尾矿库、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急管理“一张图”等18个业务应用系统,融合了“互联网+政务管理”、“互联网+监管执法”、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安全生产管理等信息系统。打通了各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消除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功能边界,打通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和应急处置现场的感知网络,保证了应急指挥信息的无缝对接和现场指挥信息的有效传达。
一是在综合应用平台方面,作为系统集成和数据汇集的基座,是“智慧大脑”综合性承载平台,采取数用分离的模式,整合汇集所有业务系统,加强应用支撑和数据支撑,提供“一站式”访问。
二是在一张图方面,汇聚了交通(道路、铁路、地铁)、水系、居民地、绿地、政区及境界、功能区、地名数据等覆盖省域范围的基础地理信息时空数据,提供全省的高清、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数据定期更新。
三是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面,把水利、气象、地质、地震、林火等5个方面的系统和数据融为一体,构建了专业应用、监测预警、影响分析和信息发布为主要功能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可同时获取气象信息及防汛抗旱预警信息融合分析。优先建设了防汛抗旱和森林草原火灾专项系统。
四是在安全监管数据方面,接入172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78家尾矿库、318家煤矿、34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监测预警及视频监控信息。
(三)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实现天空地通信一体化。建成了卫星通信系统,省厅设立卫星地面站,租用亚7卫星,配备了5辆应急指挥车,与10个设区市以及陕南陕北46个县区共计56个移动应急平台实时连接,并与省政府互联互通。为地质灾害重点乡镇、重点村配备了1万多台卫星电话,建成了省市两级370兆无线窄带网,实现了突发事件现场音视频通信畅通。
一是建成了支持IPV6技术的应急指挥信息专网。根据应急部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建设规范,核心网采用部、省两级构架设计,建设省级核心网、固定基站、移动站、车载站、网管及调度系统,通过卫星网、公网、有线专网、无线专网等方式实现随遇接入,保障应急语音通信,提高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能力水平。
二是建成了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与应急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省消防总队、武警交通二支队以及省“两委三部”主要成员单位、市县区应急部门实现视频会商。同时,与临时驻陕森林消防队伍等单位实现实时互联,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四)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建成了省级多功能应急指挥中心。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也是省委省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是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等指挥部的承载体,是信息汇聚、数据传输的重要交换站,是基础数据、地图资源的集成体。
省级指挥中心由指挥大厅、防汛防火值班室和会商室、值守室、候会室、中心机房、备用发电机组成,实现了集图像显示、视频切换、智能管控、音视频融合、宽窄带融合、分布式和一体化管理相融合,具有信息高度汇聚、系统深度融合、通讯全面整合。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应急指挥信息专网、互联网,可同时发起3场视频会议,同时处置3起突发事件。
(五)不断拓展创新能力,加快“智慧应急”建设。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十四五”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1+1+5+2”的总体框架,明确了6个方面19项建设任务,涵盖了“监测预警全域化、监管执法精准化、辅助指挥决策智能化、救援实战一体化、社会动员全员化”五大能力体系。
主动与陕西省测绘局、中煤航测遥感集团、中煤科工西安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为公司、陕西地质调查院和通信三大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陕西省矿山安全、地质灾害两个专项联合创新中心,为“智慧应急”提供技术支撑。
三年来,我们聚焦防范和化解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重大风险,联合省社科院,组织各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全局性课题研究。累计立项29个科技课题,开展了61个项目研究,形成了一批机制性、方向性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转化落地实施。建成了专家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专家库,目前共有专家811名,其中涉及26个专业组的专家781名、高级别专家30名,满足安全监管、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咨询论证等专业技术需求。
(六)加强社会化服务,建立第三方安全运维保障。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天候、多维度、可视化的安全运维保障机制,创建了一套标准和智能的运维保障体系,制定了四大类21项制度和34项管理流程表单,实现了日巡查、周报表、月维护、季检修、年总结,保证了全厅全系统的有效、安全运行。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围绕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数据汇集五个方面进行建设,完成了符合三级等保的网络安全体系,建立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责任制,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密码保护、安全审计、安全隔离、可信验证等关键技术措施,切实保护重要平台应用全生命周期安全。已预防了9693次的恶意攻击。
实行7×24小时的运行维护值守,建立现场、远程和专家一体的多层级安全维护保障,主动与系统承建方、设备供应商、网络提供方等签订合作服务协议。系统完好率达到了100%,网络无故障运行时间占99.9%,未发生较大以上运维服务事故。
上面总结了3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问题:
从全省系统功能上看,一是距离应急部的规划部署和建设要求还有距离,一些部里下达的建设任务没有按期完成;二是受疫情和投资机制变化的影响,原定计划建设方案还有7个项目没有启动;三是省系统上部署的现有85个系统还没有实现一键式进入,由于缺乏历史数据,算力不足,无法开展数据分析,不能建立决策分析模型,无法提供决策备选方案;四是企业基础数据、事故灾害感知数据不完善,尤其是缺少应急管理所需的专业数据。
从工作开展上看,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市县区对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全面,对科技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看不清应急管理的发展大势,认为传统的行政管理、人工监管已经能满足当前的工作,没必要搞科技信息化,导致一些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二是统筹能力不足。部分市县区没有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系统建设方案》完成本级的建设任务,有的应急管理局党委没有研究过一次信息化工作,不主动争取解决项目资金问题,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没有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开发新建系统、改造原有系统,不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省厅对市县区科技信息化建设虽然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但指导不够及时有效。
三是系统应用不高。省系统接入了应急部的“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信息直报系统”、“互联网+执法”系统、“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等43个系统,省厅自建了18个应用系统,供市县区免费使用,为此已经组织了多次推广应用培训。但是仍有少数单位、少数干部一次都没有使用过,包括一些领导干部,部分信息化系统沦为浏览系统、僵尸系统,与业务脱节,致使建设、应用两张皮。
这些问题,请各级各单位认真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实施的自然灾害防治9大工程中4项与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密切相关。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信息化体系。应急管理部编制了“十四五”科技信息化四个专项规划,明确了全面做好战略规划收官总结;全力做好总部运行支撑保障;加快推广“智慧应急”建设应用成果;扎实做好集约化建设专项治理;加快科技装备卫星实战研发应用等重点任务;2023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健全科技保障体系,积极学习借鉴浙江数字赋能安全生产指挥监管先进做法,紧扣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恢复等关键环节,广泛开展“智慧应急”、“应急装备发展”、“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等8个领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做好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科技信息化是强化应急管理的基础。将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于应急管理,是加速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唯一途径。我省应急管理机构组建只有四年,科技信息化工作基础弱、底子薄,不仅落后于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也远远落后于我们直接监管的煤矿、危化等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如不迎头赶上,将丧失监管能力和执法权威,很难圆满完成职责任务。党的二十大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作了专章专节的部署,再次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如果还有糊涂认识、消极懈怠思想,就可能犯历史性错误。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把科技信息化放在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建设的突出位置,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推动新发展,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二)依靠科技信息化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我省是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地区,企业量大面广、驻地分散、种类繁多,应急队伍人员少、专业人员更少,如果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很多企业、风险点几年都走不完、走不到。二是即使去过了、看过了,单纯靠眼看手摸,也看不到风险、查不出问题。三是我省也是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的地区,各类灾害的基础信息不全,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短临预警信息不精准,特别是偏远地区现场动态信息掌握不及时,很难做到科学决策。各级要积极应用省系统,依靠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就可以开展线上巡查监管执法、消除风险隐患,消灭监管盲区和空白,快速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依靠科技信息化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数字化监管,以有效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化和科技化手段,加快数字监管变革创新,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卫星导航、遥感遥测、高精地图、5G通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之中,建设并推广数字化应急管理,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
(四)依靠科技信息化落实应急管理的职责。现在人们对事故灾难的承受力越来越弱,对防范化解风险的期待越来越高,即使一般的突发事件,也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引发对管理部门工作的质疑。传统的管理手段只能做到以点带面、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很难保证履职尽责全覆盖、无遗漏。必须抓住科技信息化这个关键,构建“制度+技术”的应急管理现代化体系,为科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本质性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努力完成2023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厅党委决策部署,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提升系统能力;围绕应急实战需求,推动现有系统的实际应用,促进互联互通、共享融合,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强化“智慧应急”创新,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为科学决策、有效指挥创造条件。总的来看,我们的任务还是比较重,省厅也会下发年度任务清单,对省、市、县工作任务进行明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加强规划落地,确保建设项目有效完成。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要求,今年省厅要加快剩余7个项目的建设,并升级迭代应急管理“一张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尾矿库、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使这些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更加方便使用。各市县区要全面使用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在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管理“一张图”业务系统之上,重点建设前端感知数据采集系统,按照陕西省应急管理厅〔2019〕181号文件精神,围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以及应急处置现场四大监测领域,加快辖区内重点场所,尤其是重点企业、地质灾害风险和隐患区监测预警信息的接入。要督导企业按照省上下发的规范标准对企业内部监测预警设备进行提升改造,确保监测数据质量;要主动与本级相关部门联系,积极获取水利、气象、地质等灾害感知数据,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风险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的数据获取能力,这是今年市县在数据汇集方面的重点任务,省厅对各市县数据接入和前端感知系统的建设情况纳入年度重点任务考核。
(二)加强监测预警,加快应急数据汇聚。要提升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快监测预警数据的汇聚是关键,也是我们当前的短板和弱项,省市县都要在数据汇聚特别是在高质量的数据汇聚上下功夫。今年省厅同样要对各市县数据汇聚和数据质量建立通报制度并实施考核。
一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省、市、县对本级有关部门现有应急管理感知系统和数据加强汇集和共享,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充分依托防办、森防办、安委办等协调机构,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互通和融合共享。省厅要专门下达数据清单,尽快形成我省的应急管理基础大数据服务体系。市县要按照省厅下达的任务内容,把数据汇聚作为全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二是加大前端感知数据采集力度。要加大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监测数据的采集,市县要积极利用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陕西省应急管理“一张图”业务系统,加快辖区内重点企业、重要场所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信息数据汇聚,接入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高危企业重点设施的监测预警。
三是建立数据社会化保障。省厅已加强与水文局、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调院、中煤航测等单位的联系,重点获取气象、地质、水文、地理空间以及卫星遥感数据,并开放数据接口,为各市县监测预警提供服务。市县要加强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专业机构沟通协作,运用社会化保障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主动获取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监测数据。省市县获取的所有数据,只要接入到综合应用平台,就可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融合和共享,从本质上提升信息化监测预警能力。
(三)加强系统应用,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效能。按照急用先建、建必使用、用中完善的原则,对已建成的系统,各级要加大应用力度,从今年4月起,统一要求全系统工作人员都要在综合应用平台上开展业务工作,凡是能通过信息系统完成的工作都要在线上进行,特别是部里的互联网+执法、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省厅开发的应急值守系统、防汛系统、烟花爆竹、尾矿库监测预警系统;还有国家矿山局陕西局的煤矿系统,都要优先使用,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带头使用。
一是省厅将信息化推广应用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加大系统应用和培训,省厅已经决定在今年举办两期市县的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培训班,对全省负责信息化的同志进行全覆盖培训,并及时了解各市县使用情况,听取各个单位部门对应用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升改造。市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在执行全省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扩充系统的应用功能和模块,与省级系统相融合,防止出现“孤岛”和“烟囱”。
二是严格按照省级统建、省市县分级使用的要求,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采取集约化建设原则,市、县不再另建综合应用平台、应急管理“一张图”、监管执法、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等综合应用系统;不再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工贸等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统一应用部、省级建设的系统。这一点要明确,省市县要统一使用综合应用平台,全省上下要一张网,一张图,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系统的统一,要防止重复建设,市、县要把重点放在业务工作所需的前端感知系统的建设上,着力提升数据获取能力。这方面我们要缺什么补什么,要实现全域感知,要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获取数据,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打好基础。
三是建立有效的联系制度。一方面,省市县要加强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联系,在建设中,省上将主动征求市县意见,保证系统建设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另一方面,市县要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多向省上提出意见和建议。省厅科技和信息化处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做好对各市县的系统应用服务。同时,省市县都要建立良好的安全运行保障机制,依托专业机构全天候运维保障,提高系统运行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确保网络和系统完好率达到100%。
(四)加快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提升现场通信保障能力。我省现有10个设区市,陕南陕北47个县区卫星指挥车和卫星便携站,发生突发事件后,可快速部署到现场,确保事故灾害现场和后方指挥部的互联互通。
一是加快升级改造。10个设区市以及陕南陕北47个县区配备的卫星通信移动设备已服役超过8年,现在有的已经无法满足移动应急通信需求,急需升级改造。西安市、延安市一些地方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但是还有部分没有做出相应的安排,因为按照财政事权划分,这部分资金需要市县向当地财政申请解决。省厅无法争取这部分资金。要按照省厅的配备标准和要求进行升级改造,并增加单兵、无人机、布控球、宽窄带自主网等通信设备,提升现场音视频传输保障能力,这项任务要在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严格讲最好要在汛前完成。
二是强化保障能力。关中5市未配备卫星通信移动设备的县区,一是个渠道是争取财政资金,按照省厅的建设标准,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配备并实现与省厅的卫星核心网互联互通。第二个渠道是没有争取到资金也可以与当地的通信运营商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签订合同,由运营商提供移动通信。这种方式要提前部署,加强演练,保障用时能够连线畅通。省厅将及时统计各县区建设情况并实时开展调度和演练,确保卫星通信的全覆盖。遇有重大突发事故灾难,按照省厅的要求,2小时内赶赴现场将现场音视频传省厅指挥中心。
三是加强统筹协调。要加强与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面的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整体应急通信能力和水平,尤其是在通信装备方面要有整合和共享意识,要建立统一配备、集中使用的应急通信保障机制,实现共建共用。同时,对于设备损坏不及时更新维修,以及无故不参与演练和测试的单位,省厅将实时通报并严格督办整改,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五)加快指挥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一是要全面完成各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省厅2021年下发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市县指挥中心场所内容及配套系统设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陕应急〔2021〕267号),要求各市、县区加快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市级部门还有一半没有按照省级标准完成指挥中心建设,县区建设指挥中心差距更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没有符合要求的指挥场所。没有完成建设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在10月底完成建设,未完成的县区要在12月底前完成建设。利用大数据中心,部署省系统形成本级指挥中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快速形成指挥能力,这种模式应予支持、鼓励。
二是加快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省厅要完成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提升指挥决策支撑能力、优化救援力量保障能力、科学调配救援物资分配能力、有效扩展移动指挥通信能力,并实现救援过程全纪录。市县不再建设该系统,省上将开放使用权限,实现与市县的统一调度指挥并同步上传至应急管理部。
三是加快乡镇(街办)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榆林市、汉中市利用其他部门建设的连通乡镇(街办)的资源,把视频会议系统已经连接到乡镇(街办)一级,还有很多县区也实现了这个目标。还没有建设到乡镇一级的视频会议系统的县区要主动作为,首先利用现有系统,其次可以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乡镇(街办)视频会议系统,部分不具备省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能力和网络环境较差的乡镇(街办),可利用互联网方式完成建设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按照省厅的标准建设,确保实现各级各部门之间网络的统一性、标准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年底前要全部完成所有乡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六)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推动信息化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省厅已经组织专家编写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十四五”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将于近期专家评审论证后印发实施。
一是依托陕西智慧应急联合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做好《陕西省智慧应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申报,推动智慧应急在我省深入展开并应用。
二是开展业务场景的探索研究,建设自然灾害和危化品等领域率先探索智慧应急新模式,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兴科技手段,形成一批智慧化应用模型,提升“五个能力”智慧化水平。
三是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等领域全面推行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智能化,使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建立在信息化、智能化之上。
新的一年,我们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理念,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我省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全面提升我省应急管理整体水平,为谱写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