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开>信息公开>公开目录>主动公开>建议提案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4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7-18 16:20 来源: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

尊敬的贺增林委员:

十分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现代化水平和能力的建议》已收悉,我厅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组织相关处室和人员研究后,答复如下:

应急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是应急管理发展的大势和方向,也是我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我厅根据《“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智慧应急规划》《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陕西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陕西省“十四五”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6月下发全省应急管理部门遵照执行。

一、我省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进展与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加大应急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框架基本建成。促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向数字化、网络化阶段跨越,为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信息化支撑。

“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信息化规划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信息化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信息化创新应用显著。先后建成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陕西应急管理一张图等17个业务系统,接入101处气象监测站点,1758处雨情监测点、34处墒情站点、109处河道水位监测点、188处河道水文监测点、31处水库监测点实时数据,5467处地质监测站点(崩塌536处、滑坡4615处、地裂4处、塌陷3处、泥石流208处)、接入16197个地质隐患点数据。陕西应急管理一张图接入280万条数据。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了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0%,应急指挥大厅汇集了全省636万家企业基础信息,汇集数据超过24亿条,全面提升了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应急管理信息化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距离服务实战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十四五”时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由于应急管理部门成立时间短,全省硬件基础不足、软件保障不足、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仍需完善。二是监测预警不够精准。风险监测预警还不够全面,灾害风险预测预报预警准确度、时效性还有提升空间,智能感知预警与指挥系统支撑能力亟待加强。三是智能化支撑能力不够。新一代信息科技赋能应急管理不明显,智能化引导应急处置、应急执法能力不足。四是数据共享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和整合不充分,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尚有不足。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立意深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根本遵循,为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智慧应急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划文件明确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

新一代信息科技为智慧应急建设提供了历史机遇,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智慧化建设是健全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总体判断,“十四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应急管理事业全面创新、构筑智慧应急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主动顺应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加强统筹谋划,以智慧应急为牵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衔接《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强化实战导向和“智慧应急”牵引,结合实际、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应急管理业务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应急管理智能化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能力与水平,加快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进程,有力促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以数字理念创新、应急管理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驱动智慧应急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2.坚持统筹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应急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坚持统一规划布局、统一部署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汇聚。高点规划,精准发力,遵循陕西应急管理信息化“五横四纵”总体框架,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依托我省共性基础服务平台及应急部信息化基础设施,按照集约化原则发展信息化,加强统分结合,实施分步推进,确保建必能用、建必实用、建必好用。

3.坚持业务驱动,突出问题主导。坚持业务导向、问题导向、实战导向,紧密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业务需要,规划一批关键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推动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突发事件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应急处置能力。促进数据赋能,探索数据驱动,构建智慧应用,推动业务流程和工作模式改革创新,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4.坚持软硬结合,倡导众创共享。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把握信息科技发展趋势,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5G通信、北斗导航等新一代科技技术深度应用。强化人才建设、制度建设、产业生态建设、数据共享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支撑保障作用,补齐网络、通信、数据、安全、标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优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消除数据孤岛。鼓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运营,营造良性发展的应急科技生态体系。

5.坚持安全可控,确保急用先行。以安全保障应用,以应用促进安全,确保安全与应用协调同步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可控核心技术在关键软硬件和技术装备中的规模应用,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韧性抗毁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密码保护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系统和应用可靠、可信、可控。坚持着眼长远、急用先行、有序推进,围绕应急管理的迫切需要,抓重点、填空白、补短板、出实效,重点解决应急管理信息化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三)发展目标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智慧应急”为牵引,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减少灾害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坚持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着力实现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和社会动员“五大能力”智慧化,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创新,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到2025年,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成覆盖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等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应急通信韧性可靠,大数据支撑作用明显,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移动互联、区块链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应急大脑”初步建成,智慧应急新生态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应急管理业务有效融合,深度应用发挥雁阵效应。形成精准的监测预警能力、高效智能的监管执法能力、智能科学的指挥决策能力、精准有力的救援实战能力、统一有序的社会动员能力。实现监测预警动态精准、监管执法智能高效、指挥决策智慧科学、数据救援精准有力、社会动员普及广泛、安全防护可控可靠,信息化发展达到中西部领先水平,有力促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构建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主要任务

(一)扩展感知网络,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1.健全安全生产监测预警体系。以感知数据为支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矿山、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尾矿库等安全风险智能化监测预警水平,实现危险化学品、矿山、烟花爆竹等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智能化升级。推动地方进一步扩大企业监测预警联网范围,加强与相关部门系统互联,形成广域覆盖、智能预警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一张网。实现对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评估、预警和趋势分析,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科学施策提供支撑。

2.健全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快推动灾害风险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建立全灾种的自然灾害感知网络,以乡镇为监测预警网格单元,实现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建设全省自然灾害数据库,实现全省重大灾害事故的实时监测分析及灾害风险形势跟踪研判。

3.建设城乡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城市生命线、特种设备、大型综合体等城乡基础设施安全感知网络建设,联通“雪亮工程”等第三方平台数据,对接“智慧城市”,实现对城市安全风险隐患的全领域、全区域、全时段监测。建立城乡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工业园区、乡村、社区基层一线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能力,逐步补齐农村和边远区域安全风险监测短板。提高城乡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智能创新,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1.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安全生产许可、信用监管、安全生产承诺、安全培训考核等业务“一网通办”,做好政府端、企业端系统建设,实现静态数据一次填报、动态数据自动采集。加快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电子化,减少行政负担。提升应急管理服务能力,优化群众体验感。

2.提升精准监管能力。升级完善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综合分析企业实时监测数据、监管执法数据、隐患排查数据、信用监管数据、违章经营数据、政务服务数据、互联网舆情数据等,实现对企业日常管理全过程记录、动态分析评估、风险智能识别和自动预警等,切实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

3.提升精准执法能力。推广新型执法模式,推广应用应急管理部统建的“互联网+执法”系统,推进手持智能执法终端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险隐患自动识别、执法标准智能关联、执法文书自动生成等,提升现场执法检查、调查取证、视频记录等执法环节智能化水平。基于知识图谱等提供全量法律法规以及执法行为检索,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三)探索数据驱动,提升决策分析能力

1.提升指挥调度能力。升级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完善陕西应急管理一张图。强化灾害事故及多灾种耦合事故的短临预警、建模仿真推演,提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能力。强化预案智能匹配、队伍调度、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全方位、智能化救援指挥决策支持功能,实现基于“一张图”的灾情信息汇聚、现场灾情研判、灾害事故模拟推演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提升应急指挥决策科学性和时效性。

2.提升数据核灾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卫星遥感影像、通信运营商人员位置信息等大数据分析,及时获取受灾人群、受灾范围、倒损房屋、损毁设施等灾情信息,提高灾情获取和灾情核查效率。提升灾情智能评估能力,建立智能化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助力灾害损失评估。

3.提升会商研判能力。构建场景化、智能化、可视化的专题会商研判系统,提升专家研判会商能力。丰富完善预案库与案例库建设。完善灾害事故趋势分析、影响范围分析、人口热力分析、路网通行条件研判、灾害损失评估、应急需求分析、次生衍生灾害事故预测等综合分析、智能研判能力。

(四)注重扁平高效,提升救援实战能力

1.健全灾情情报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接报系统和应急管理信息报送等系统,形成多灾种、大应急接报警信息共享体系。强化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支撑,畅通信息员和社会公众灾害报送渠道,形成以119为主、互联网为辅、多部门联动的统一接报体系,提升应急接报灵敏响应能力。

2.打造数字化救援体系。丰富现场救援技术手段,强化一线快速反应、前突侦查能力,促进多源信息融合,强化现场数据采集汇聚能力,运用信息科技深度挖掘大数据价值,实现现场态势全时可见,为现场救援提供信息支撑与技术保障。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能匹配救灾物资和调度方案,实现精准救助。加强本级灾害事故应急医疗救援信息化水平,提高应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能力、救援效率和诊疗质量。

3.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扩展现场与各级指挥部门语音通信链路,探索应急战术互联网新模式,建成畅通抗毁的空、天、地一体化作战通信体系,实现全地形、全空间立体连接、泛在连接、智慧连接,强化现场通信组网能力,提升极端环境下的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4.推进航空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整合航空气象、管制空域、航路航线、航行情报等数据信息,为航空应急救援任务提供飞行服务保障,提升航空应急救援协调与指挥调度效能,支撑开展以森林航空消防为主、其他灾种为辅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提升我省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全面掌握各部门实物储备、社会物资储备、企业产能储备等动态信息,多部门应急物资综合性信息共用共享。推进各级物资储备库、配送中心等存储场地的网络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存储效率和智能化监控水平。着眼智慧化物联网建设,为储备物资配备信息化标签。

(五)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动员能力

1.提升科普宣教能力。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公众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应急科普宣讲基地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避难场所平时管理、灾时指挥和公众查询要求,扩大政府科普宣教信息传达的覆盖面,提高社会公众对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的获取程度,提升人民群众灾时应急避险能力。

2.提升全民动员能力。加强对本地区安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应急救援社会力量、应急志愿者的集中动态管理,全面掌握社会力量专业技能、装备配备等基本信息,实现精准动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社会公众对隐患举报、灾情报告、受灾救助、救灾捐赠、失联登记、社会力量指挥、人员转移等功能,提升应急社会响应能力。

3.加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配合广电部门持续协调推动应急广播建设和推广应用,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百米”。综合运用微信、短信、支付宝、抖音、快手等媒体渠道,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应急信息精准靶向、快速推送。

(六)整合支撑力量,提升安全运维水平

1.建设智能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统一网络安全作战指挥,增强网络安全态势分析能力。加强网络反击防御,实现主动防御。安全基础设施SaaS化,提供应急管理体系统一的流量清洗、日志审计和大数据分析服务,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2.补充陕西省应急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按照应急管理部下发的标准规范,结合我省建设实际,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加快攻坚一批、试行一批、立项一批应急管理信息化标准规范。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标准规范内容,形成陕西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

3.完善科技力量汇集机制。吸引科技力量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单位,成立联合创新中心,组建攻关团队,加强在重大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科技研发基地、应急管理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科技创新动能,培养出一批业务扎实、掌握前沿技术的人才队伍,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科技和信息化发展。

四、重点工程

国务院2021年12月30日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发〔2021〕36号),规划中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了管理创新能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巨灾应对能力提升、综合支撑能力提升、社会应急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的17个重大工程项目。结合我省煤矿、能源等行业实际情况,提出7大类23个智慧应急信息化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陕西省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方案落地。

(一)新一代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1.应急管理智能中枢建设项目。提升数据中枢智慧协调功能,建设陕西省智慧应急大脑,加快应急管理大数据主题库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强化应急管理大数据主题库并行计算能力,解决实时海量数据并行计算及存储问题,提升应急管理大数据库对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能力。建设技术中枢,对视频管理、地理信息、无人机管理等通用技术能力进行整合和封装,过滤掉繁琐的技术细节,为业务应用开发提供简单、易用、快捷的技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为轻量、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友好的服务运行与开发环境。建设AI中枢,通过构建一站式人工智能服务框架,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管理、异构资源调度等特性,建设模型工厂,利用模型开发与训练服务构建自然语言处理类、视频图片分析类和机器学习类算法,并封装为标准API注册到智能中枢服务基层与开放门户,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服务。构建通用智能工具引擎,为智慧应急应用提供通用智能技术支撑。建设业务中枢,包括数字预案中心、应急知识共享中心、应急队伍共享中心、物资装备共享中心、应急舆情共享中心、预警发布共享中心,实现数据中枢、业务中枢、技术中枢和AI中枢服务能力的统一接入、管理和对外开放,为各级应急管理用户的服务查询、申请的交互窗口和可视化展示界面,实现智能中枢服务的可观、可管和可控。

2.智慧应急一网统管系统建设项目。按照“统筹发展、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切实推进应急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通过建设“一网统管”平台,构建一体化运行体系,实现一个大数据库,一个综合运行中心,一体化互联互动,一体化服务管理,一体化考核评价的网格化立体运转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陕西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水平和精细化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全面完善的问题发现机制、快速到位的问题处置机制、监督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和规范高效的指挥运转机制,为构建“智慧应急”奠定基础。

3.一体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省、市、县(区)三级应急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建设内容包括边界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终端安全、安全运维数据汇聚及安全管理制度。按照三级等保要求,对标应急管理部任务书要求,对指挥信息网、应急指挥系统、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等平台系统进行网络安全建设。

(二)灾害事故风险智慧监测预警工程

4.陕西省油气重点集输管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接入油气重点集输企业值班监控中心、重大危险源数据,部署物联网采集设备,实时采集管网运行状态、管道结构和管网环境等关键参数,实现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及时预警、事故应急支持等功能。

5.矿山安全生产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建设矿山安全生产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接入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非煤矿山动态感知数据,以汇聚的矿山动态感知数据、地方安全监管执法数据、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隐患排查治理数据等为基础,以预警预测、违法违规智能分析、风险智能评估为核心,从而实现矿山安全生产风险的监测与智能预警、分级智能推送与发布。建设AI智能识别分析系统,以AI图像智能识别技术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学习总结大量矿山摄像仪的视频图像数据的规律,实现对井口、调度室、马头门、作业面、水平车场、重要硐室、密闭等工作场所实时视频画面自动检测分析,并做出提示、报警、控制等动作。重点支持汉中市打造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示范工程。

6.危化品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智能化升级项目。在危险化学品企业推广应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管控、特殊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视频监控、智能视频监控、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管理等信息化技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控监测和智能预警能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智能化应用为关键,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实战效能,通过采集一体化、监管智能化、研判智能化,实现危化品风险动态实时监测预警,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和科学施策提供支撑。重点支持榆林市或者渭南市打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应用示范工程。

7.AI+AR高点立体云防系统建设项目。在渭南、榆林、宝鸡等地市危化企业集中的区域部署AI+AR高点立体云防系统,弥补危化企业墙外安全的不足,发挥高点对危化企业及周边野草荒地的火点识别与智能化预警,对工业园区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实现视频与地图实时融合,标签、视频实时融合,实现实景式作战指挥。

8.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智能化升级项目。持续推进覆盖全省的自然灾害监测数据接入,加快推动人口、经济、房屋、农作物等基础数据和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林业、地震等部门的灾害风险监测监控信息共享,重点支持推进汉中、商洛、安康等地市各部门数据贯通,持续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健全面向全灾种的自然灾害感知网络,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构建监测预警模型,提升全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预警能力,实现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综合预报预警。

9.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建设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对接公安、交通、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协调接入“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等监测监控网络,积极填补农村和边远区域安全风险监测盲点。围绕大型建筑、重点防火单位、公用设施、公共空间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省级重点防火单位火灾监测预警、城市公共安全监测预警、城市公共安全综合风险评估等子系统,提高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采用部门联建方式,利用铁塔、路灯灯杆等公共资源搭建感知设备,重点提升高空瞭望监控覆盖面,填补现有的化工园区、重要场所和自然灾害易发区域监控盲区。

10.陕西省城市安全感知系统建设项目。选择部分区域试点建设陕西省城市安全感知系统,通过算法模型,对行业报警开展区域分析、趋势分析,实现专题安全态势分析感知。根据各专题可视化和分析预警建设,综合使用监测预警数据,开展建模分析,构建城市安全整体区域风险分析模型。按照风险类型、风险等级、责任主体等维度,智能生成风险预警信息推送方案。借助接入的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数据,和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城市人员和基础设施等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算法,构建分析模型,实现灾害演化专题分析、救援薄弱专题分析、内涝预警专题分析、高后果区风险分析、重大活动保障分析、安全生产和复工复产分析、异常行为识别分析等,实现数据深度分析应用。加大西安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试点建设力度。选择有条件的设区市,推广西安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试点经验,支持以信息化助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三)安全生产智慧监管工程

11.综合执法智能化升级项目。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科技,辅助实现矿山、危化和工贸等行业安全生产执法文书的自动生成、执法情况的综合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的数字化、流程化、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构建安全生产执法知识图谱,基于安全生产风险监测系统,开展智能化网络巡查执法建设。建设智慧企业安全画像,实现企业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分级管理和智能预警。推动企业诚信数据互联互通,开展企业安全诚信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化企业诚信评价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

12.电力大数据赋能安全监管项目。对接国网公司共同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聚焦“监测、预警、治理”三个环节的闭环管理,在电力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管创新、自然灾害分析研判、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电力数据在安全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着力打造一批“应急管理+电力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在高危行业领域关停企业用电监测、依托电力大数据精准识别企业异常行为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支撑应急管理安全监管工作和电力高质量发展。

13.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成服务行业监管与支持安责险核心业务的一体化系统,具备支持安责险业务运行和数据归集统计分析两大基本功能,能够满足全省各行业安责险业务运行和监管的需求。包含生产经营单位信息管理、投保管理、理赔管理、事故预防服务管理、保险和服务机构(人员)信息管理、业务监督管理等功能模块,其中,对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规范运行的监督管理是系统建设功能的重点。构建“监管+保险+服务+科技”新模式,实现监管部门、企业、保险机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企业和保险机构实现在线监测和动态监管。

(四)智能决策能力提升工程

14.风险防控与智能决策系统建设项目。提升应急全维度数据治理能力,实现集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计算于一体的高容量、多智慧的数据计算能力。加强应急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功能,建设应急管理数据智能标签化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标签魔方、企业全息档案、应急知识图谱和事理图谱,建设应急管理算法模型工厂,为业务应用和专题建设提供统一、精确、快速的算法服务,支撑监测预警、灾害事故分析、指挥救援路径规划等业务场景应用。强化预案智能匹配、队伍调度、物资保障、应急处置等全方位、智能化救援指挥决策支持功能。

(五)救援实战能力提升工程

15.应急指挥中心优化升级项目。提升联合调度指挥能力,纵向打通“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横向打通公安、气象、水利等部门,以及打通各类救援队伍、物资装备、专家、社会力量、应急责任人等资源、力量和指挥要素,实现联合指挥对象的汇聚融合、统一展示和融合指挥。提升联合指挥辅助决策能力,实现各类灾害事故发生特点、演化特征、救援难点的仿真推演和灾情研判,提出风险防护、应急处置、救援转移等决策建议,提升联合指挥智能化水平。提升联合指挥评估总结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按时间轴智能构建事件管理过程链,再现应急过程,建立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模型,实现对应急处置过程的时效性、有效性等综合效果总结评估,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闭环;建立应急处置能力评估模型对应急处置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生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完成现有指挥通讯手段的融合以及总结评估能力的建设,实现基于“一张图”开展调度指挥建设目标;完成联合指挥辅助决策能力建设,利用智能算法实现救援物资、行动路线自动推荐,实现联合指挥平台的智能升级。强化搜索结果智能匹配,支持应急管理有效信息在海量信息中的快速、精准发现,满足应急管理智慧化应用的算法、算力需求,形成应急管理全业务、多场景、智慧化的服务能力。推进AI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出符合应急业务需求的相关应用,形成“应用工厂”“应用超市”;构建智能应用服务引擎,强化视觉智能、遥感智能、语音智能、语义智能和知识图谱能力,全面支撑智能化应用;深入应用智能化决策分析模型,开展灾害事故区域的人口分布、关键基础设施损毁情况、道路通行能力等精准分析,提升应急指挥决策科学性和时效性。

16.应急云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基于IPv6+新技术,包括网络切片等协议创新,以及网络分析、网络自愈、自动调优等网络智能化技术,建成具备两地三中心灾备能力的整体应急云指挥平台,支持文件级和数据库级备份,提升应急指挥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

17.事故和灾难现场处置感知系统建设项目。强化一线快速反应、前线侦查能力,促进多源信息融合,强化现场数据采集汇聚能力,建立事故和灾难现场处置实景三维可视化平台,运用信息科技深度挖掘大数据价值,强化面向救援实战需求的灾害现场人员定位、信息获取与态势感知能力,实现现场态势全时可见,为现场救援提供信息支撑与技术保障。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时掌握灾情信息和物资需求智能匹配救灾物资和调度方案,实现精准救助。

18.智能化现场移动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综合运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融合通信、物联感知、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极端环境下的现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强化现场通信快速组网能力,实时传输灾害事故现场信息,保证突发事件现场通信安全稳定。丰富现场救援技术,促进多源信息融合,强化面向救援实战需求的物联感知装备配备,实时采集救援人员生命体征、救援队伍位置、救援车辆基础信息、特殊气体、水文、气象、地震地质等信息,通过公网、LoRa、北斗卫星等通信链路接入物联感知系统,实现现场态势全时可见。到2025年底,完成救援人员、救援装备、现场环境等感知设备的配备,完成应急现场自组网设备的建设,实现“三断”极端条件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信息向指挥中心的实时回传。

19.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升级陕西省航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系统,与省厅应急指挥中心数据实时互联互通,实现实时动态航空资源、高效便捷指挥调度、智能优化辅助决策、快速优先计划审批、综合全面服务保障以及高效顺畅运行管理。推动与甘肃、青海、重庆、四川、湖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等邻省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区域性航空指挥调度网络,达到航空救援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

20.应急物资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物资统计管理中的示范应用,形成生产、仓储、运输、发放全流程的数据同步与去中心化数据管理模式;强化应急物资调度能力,推进应急物资采购、储备、捐赠、管理、调配、运输和使用回收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应急物资调度功能,实现应急物资生产运输、供给、捐赠、应用、监督等环节的动态管理能力,实现应急物资管理全程留痕、全程追溯;加强辅助决策能力建设,提高全省救灾资源综合协调调度能力。

(六)应急动员信息化工程

21.省级应急动员系统建设项目。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隐患举报、灾情报告、受灾求助、救灾捐赠、失联登记、信息查询、宣教培训、互动交流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利用虚拟现实、三维可视化人机交互等技术,建设典型事故发生与处置的模拟仿真环境。面向各类典型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场景,建设模块化、组件化、要素化的模拟仿真演练系统,以全息数字沙盘等形式面向公众提供体验式培训,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本地区安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应急救援社会力量、应急志愿者的集中动态管理,全面掌握社会力量专业技能、装备配备等基本信息,实现精准动员。配合广电部门持续协调推动应急广播建设和推广应用,丰富应急广播体系的“神经末梢”,打通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百米”,消除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盲区。

22.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通过应急避难场所数据中台和业务系统,实现对包括空间占用、设施安全、环境状态、设备状态等部分的分析预警和综合管控;通过数据实时采集和信息录入获取视频设备、各种传感器设备的非结构化和结构化动态数据和资源基础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和建筑信息实现数据和信息的直观展示;利用地理信息、动态推演、网络通信等技术,将应急避难场所、设施设备、重点经济目标、各类专业队等各种应急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掩蔽资源管理、疏散管理、预案管理和灾情评估,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一个统一的应急救援分析平台。

(七)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深度融合信息化支撑工程

23.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深度融合信息化支撑项目。贯通应急管理指挥和消防指挥平台,做到功能、数据、资源融合,推动应急、消防“一张图”叠加互补。共同建设消防智能接处警系统,共享119接处警电话灾情信息。汇集应急消防通信资源,共同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为应急救援提供多渠道的通信保障。

以上是对您提出建议的答复,再次感谢您对陕西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2023年7月18日


(联系人:郭 亮,电话:029-61166255 189****0189)


底部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