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85号提案答复的函
尊敬的马小飞委员: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陕西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第685号)已收悉。我厅将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并充分细化落实。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技术应急支撑能力,推进我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2021年,我厅将卫星技术应用列入年度科技课题,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专题研究,依据应急管理部印发的《“十四五”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要求,按照“国家规划和地方需求相统一、资源统筹与补充建设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编制了《陕西省“十四五”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6月印发全省应急管理部门实施。
一、我省应急卫星与应用业务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主要进展与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省应急管理系统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短板弱项、治本攻坚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筑牢安全基础,实现危险化学品、煤炭、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全省在“十三五”期间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治水平显著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不断增强,应急科技支撑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我省“十四五”期间开展应急卫星与应用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陕西省地域狭长、纬度跨度大,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复杂,呈现出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等特点,各类灾害事故风险交织叠加,尤其是重大灾害往往伴随断路、断电、断网和极端天气,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当前,我省在极端条件下利用卫星业务开展灾害事故监测、应急通信和应急救援的保障能力还有待提升,亟需强化应急卫星与业务工作,推动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发展。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急卫星资源分散,调度统筹任务依然艰巨。当前,国家层面推送的卫星遥感资源由省内对口业务部门管理、开发和应用,并针对业务需求开发和生成对应的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如地理测绘、地质监测、国土规划等。同时,由于业务需求不同,形成的卫星数据产品在图像分辨率、时效性等方面也存在较大不同,难以被应急管理部门直接应用。此外,商用卫星资源的应用流程和模式更为复杂,不同卫星资源的调用和及时推送需要建立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机制。二是应急卫星资源应用水平低,亟需提升卫星综合应急业务能力。虽然省内可用的光学、多光谱、SAR等遥感卫星资源数据较多,但是由于我省尚未完全建立卫星综合应急业务平台,对于现有的海量卫星资源数据应用效率较低,对于地质灾害、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应急卫星综合监测应用系统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通过卫星手段实现全省应急管理实时或近实时灾害高发点监测、预警和评估等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应急卫星装备力量有待提升。我省面向应急通信、导航定位等卫星救援的地面装备力量仍需加强,应急卫星装备建设与陕西省防灾减灾救灾需求仍不匹配,尚无法完全实现极端环境下受灾区域指挥调度、灾情信息上报、救援人员及装备定位及运行状态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和传输。卫星应急装备支撑防灾减灾救灾的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应急卫星救援力量及保障能力依然不足。面向卫星的应急管理专业力量建设还需加强,应急卫星救援队伍专业技能培训与实战演练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此外,基于高通量卫星、天通卫星、北斗短报文等保底通信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
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陕西省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国应急卫星系列已初具规模,在遥感卫星方面,高分系列卫星、应急减灾二号A、B卫星、北京二号、“珠海一号”、高景一号等20余颗民商卫星在轨,可开展面向不同重点领域的灾害与事故应急监测。在通信卫星方面,我国已有在轨运行的Ku、高通量Ku、Ka等多频段、多种类的通信卫星二十余颗,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提供应急通信保障。在导航卫星方面,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具备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服务能力,可在灾情信息采集与发布、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方面提供支撑。
陕西省作为各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聚集度高、科研能力强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航天优势产业与科技创新力量为陕西省应急卫星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省作为航天大省,拥有超过全国1/3的航天优势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卫星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具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已经形成了从卫星总体设计与研制、总装测试、环境试验、测运控到数据应用的完整卫星产业链。自然资源部陕西省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在卫星遥感数据管理应用、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信息化监测平台、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地理测绘和地质监测、西北工业大学在卫星总体研制以及黄河冰凌监测等卫星遥感应用方面,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在高精度授时及应用方面,陕西省北斗卫星应用研究中心在北斗应用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基础,能够为陕西省应急卫星与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规划和地方需求相统一、资源统筹与补充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思路,统筹国内各类民商用卫星资源,创新通、导、遥卫星资源融合模式,构建空天地一体的应急卫星应用业务体系,提高我省快速、广域、精准监测能力,实现从自然灾害监测为主向应急管理综合监测转变,从灾后救助为主向灾前预警、灾中评估和灾后重建等全链条服务转变,切实提升卫星应急应用效能,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风险,着力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进程,助力陕西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面向重大需求,聚焦应急卫星实战应用。结合我省重大地质灾害、防汛救灾、森林防灭火、尾矿库及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等业务场景,充分发挥应急卫星大尺度观测、高空间分辨率、不受地形限制等显著优势,充分整合优化卫星资源,聚焦卫星应用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结合,逐步分阶段推进,切实提升支撑能力。
2.统筹卫星资源,提高应急卫星服务效能。优化整合省内各类卫星资源,建立民商卫星应急协同监测机制,加强不同轨道、不同载荷类型、不同部门的卫星应急任务协同,提升卫星协同应急观测效能。同时,充分发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互联网优势,加强通导遥一体化设计与示范,提升卫星即时应急服务效能。
3.推动创新赋能,驱动应急业务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陕西省作为航天大省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人才储备基础,强化面向应急卫星业务的新型敏捷微小卫星载荷与平台需求论证、在轨自主管理与图像高效处理技术研究、卫星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应用系统研发,建立应急卫星综合应用体系,不断推动应急业务的科学化、专业化和智能化发展。
4.立足补齐短板,逐步实施突出重点。强化陕西省应急管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分布不均衡、专业能力差异大等突出问题。同时,统筹推进现有卫星资源调用、新增资源融合,推动卫星应急应用逐步实施,不断提升卫星业务能力建设水平,创新应急业务模式。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突破卫星应急应用科技瓶颈,建立健全卫星应急协同监测机制,研发陕西省遥感应急综合业务平台,完成省内应急卫星资源整合和融合应用,初步构建应急卫星智能化应用及监测体系,具备对省内重大地质灾害、防汛救灾、森林灭火、尾矿库及安全生产事故等灾害事故应急监测能力,不断提升应急响应产品定量化水平、服务应急能力大幅度提升,显著降低灾害事故损失,为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安定提供坚实的保障。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平安陕西、健康陕西、美丽陕西相适应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
——优化我省卫星资源应急调度流程。面向我省应急管理需求,建立并优化高效的卫星资源应急调度流程和多星应急协同观测机制,在重大自然灾害与安全事故应急情况下,实现在轨民用、商业卫星和我省卫星的快速响应和协同监测。建立应急运行管理机制,缩短从提出需求到卫星执行观测任务的时间。
——建立应急卫星综合业务平台。一是建立稳定运行的应急监测平台,支持可见光、多光谱、高光谱、SAR等多类型载荷数据的智能处理、快速分析和产品分发,显著提升遥感数据产品服务时效。二是建立灾害事故风险监测预警业务。重点针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和预警监测、火灾态势感知与灾情评估等需求,利用高分、资源等高分辨率影像实现重大事故、火灾前后对比、灾区灾情评估等。同时,建立黄河、渭河流域洪涝灾害、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洪涝、地质灾害的远程监控、及时预警和有效应对,显著提升应急监测的响应率。
——提升应急通信保底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天通一号卫星、高通量通信卫星等天基通信手段,结合地面基站、5G通信网络、无人机通信、单兵终端等地基装备,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立体式全覆盖,确保在断电、断路、断网情况下,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网络通信保障。
——提升专业人才队伍支撑能力。建立健全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陕西省航天领域科研机构集群和高等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建立多元化的应急卫星业务人才队伍组建模式,加快培养面向应急卫星管理与应用的业务骨干,全面支撑陕西省应急卫星业务发展。
三、主要任务
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综合应用”的基本思路,在“十四五”期间,立足陕西省省情,补齐应急卫星应用的短板弱项,不断加强我省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逐步构建陕西省应急卫星管理体系。
1.构建陕西省遥感监测应急应用体系及综合业务平台。协调相关部门,实现省内现有可用卫星资源的统筹和摸底,建立陕西省全省一张图。初步建成应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重点应用,实现“一张图”功能;积累海量应急相关数据资源,基本形成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一本账”,促进数据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应急管理数据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在进一步优化完善灾害遥感监测业务的基础上,要拓展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类的应用业务,并贯穿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全过程,逐步构建形成一套面向应急管理决策服务的多灾种、全业务链的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
2.建立北斗卫星应急应用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和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情信息采集与发布、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在应急情况下,实时掌握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等位置信息,对尾矿库、露天矿山、堤坝等隐患识别和重大地质灾害风险长时间高精度位置监测,不断拓展北斗应用,建立北斗应急应用业务模式。
3.构建保底应急卫星通信保障网络。采用5G、软件定义网络(SDN)、IPv6、专业数字集群(PDT)等技术,推进指挥信息网、无线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综合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内网、互联网、宽窄带无线通信网等建设,为应急管理提供全方位网络通信保障。利用北斗卫星、通信卫星、无人机、单兵装备等手段,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立体式全覆盖,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网络通信保障。完善以应急无线通信网、应急指挥信息网、应急卫星网络为核心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试点并推广森林灭火指挥调度通信和信息化系统,提升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调度和火场通信等工作的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研究推进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管理,加强快速反应、前突侦查、现场组网和数据协同能力建设。
4.实现应急卫星装备现代化和科技化升级。强化应急卫星装备现代化建设,将应急卫星装备建设纳入各地规划;提升各级应急救援队伍智能化装备比例,实现主要应急装备定位信息、运行状态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联网,统一接入应急指挥系统,辅助领导决策和指挥调度。向自然灾害重点县消防救援站配备超轻型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北斗有源终端、语音图像自组网及卫星通信车等关键通信装备。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政府专职消防救援建设,进一步扩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数量和人员总量,便携卫星地面站、手持通信终端等现代化装备配备充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积极拓展救援职能,加快构建全灾种、全领域、全覆盖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强化队伍战备训练、应急演练和教育培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战斗力。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和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需求,依托大中型危化、矿山、冶金等企业,建立市、县应急救援队伍。另一方面,提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应用卫星的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人员的专业化、科技化能力培训,充分发挥卫星资源在抢险救灾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卫星资源调用、卫星数据的获取、灾情研判分析系统,建设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应急卫星业务人才队伍。
6.促进科技创新技术提升与突破。开展多域多维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重点攻克地质结构致害机理及测控、资源卫星地质灾害数据处理应用、地质灾害监测评估、矿山安全隐患及危险因素监测等技术课题。建立城市地面沉降及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平台、洪涝监测预警云平台、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等。
以上是对您提出建议的答复,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陕西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2023年8月2日
(联系人:马 峰,电话:029-61166253 187****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