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标准》的通知

索引号 11610000MB2964735N/2010-00271 发文字号 陕安委办发〔2010〕23号
发布机构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发文时间 2010-10-14 公文时效 有效
名称 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标准》的通知
主题分类 其他 关键词

关于印发《陕西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标准》的通知

时间: 2010-10-14 09:37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各设区市安委办,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有关中省企业:

现将《陕西省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标准》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九月十四日



        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标准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安全监管部门标准

(一)组织机构

1、有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2、有专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3、有应急管理专家组。

4、落实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责任制,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应急管理责任分解方案,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5、应急管理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应急管理工作,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

6、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形势,评估趋势,提出应对和防范措施。

(二)应急预案

1、制订本辖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目录和编制计划,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2、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预案基本要素齐全、职责清晰、文字简洁规范、操作性强,预案间有机衔接。

3、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预案。

4、对管辖企业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备案和建档。

5、本部门所有应急预案汇总成册。

6、每年至少举行1-2次应急救援演练,完善应急预案和相关资料。

(三)应急管理制度

1、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办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

2、对外公布固定的应急工作电话。

3、值班工作制度健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安排有值班人员,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信息。

4、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没有迟报、漏报、瞒报情况。

(四)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1、定期对辖区内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进行排查,详细登记,进行风险评估、预警预测和通报,健全完善重大危险源档案。

2、建立应急救援资源统计台帐,对本辖区的应急救援资源进行普查登记。

3、制定应急救援资源动态监管、科学调度方案。

4、在推进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新举措。

5、积极落实和完成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的相关工作。

(五)应急保障

1、安排一定的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确保经费专项使用。

2、储备一些必要、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

3、配备必要的报警设备,应急指挥和救援装备。

(六)科普宣教

1、制定宣传、教育培训方案。

2、每年对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企业干部和应急救援队员进行培训。

3、通过应急知识宣传单、标语、宣传专栏、板报等方式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宣教工作,每年举行2次以上宣传咨询活动。

4、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增加相关应急知识课程。

(七)应急队伍建设

1、整合资源,建立一支不少于3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时佩带统一标志。

2、建立辖区应急救援队伍档案。

3、组建一定数量的应急志愿者服务队伍。

4、应急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八)应急处置

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迅速、畅通,能够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

2、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

3、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能在最短时间内实施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

4、善后处置、事故调查、灾情评估、恢复重建措施得力,未发生群众思想波动和影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事件。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学校标准

(一)组织机构

有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预案。

2、每年春秋两季至少各组织1次应急演练。

(三)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办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等制度健全。

(四)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

1、有应急处置值班室。

2、有专人负责信息报送。

3、信息报送及时、准确,无迟报、漏报、瞒报情况。

(五)应急避难场所

1、利用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空地等合适场所设立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2、各类紧急通道畅通,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六)科普宣教培训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2、学生每学期至少5节应急知识课程,教职员工每年至少培训1次。

3、设有宣传专栏和安全警示标语。

(七)应急队伍建设

成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八)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1、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突出治理重大隐患。

2、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

(九)应急联动处置

1、信息报告迅速、畅通。

2、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响应级别向上级报告。

3、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企业标准

(一)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构或部门,并制定职责。在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设置或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应急预案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编制内容简明、实用、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

3、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主要包括:潜在事故危险的风险性分析;与地方政府和救援机构外部信息报告程序;监控重大危险源的主要措施和应对准备;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措施及撤离路线等。

5、企业的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应当危害因素分析透彻,预防措施得当;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措施应当简便实用、易操作,从总公司(集团公司、总厂)到子公司、分公司(分厂)直至车间、班组,形成上下对应、相互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6、本单位有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撰写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及时报送安全监管部门。

7、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报告报送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8、企业应急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 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及时修订预案:国家和行业标准变化、机构变化的;生产经营单位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应急预案演练、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应急预案修订后及时向有关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三)应急管理制度

1、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办文、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档案管理、恢复重建等制度健全。

2、建立预防自然灾害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制度。

(四)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1、建立隐患排查统计台帐,对本行业领域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进行分类登记;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单位和个人;明确定期排查、动态监控、限期整改的程序;制作本单位危险源分布图。

2、建立应急救援资源统计台帐,对本单位的应急救援资源进行普查登记;制定应急救援资源动态监管、科学调度方案。

3、建立本单位事故报告制度;有事故信息接报记录,并严格管理;建立应急值班制度,并严格落实;本单位的重点部位设立基层应急联络员,并登记造册;没有出现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现象。

(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根据企业情况建立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没有建立专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高危企业,要指定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与专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其他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实施的需要,建立必要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 安全生产关键岗位的职工应掌握应急处置方法。

1、应急救援队伍各项制度完备。主要包括值守制度、岗位工作制度、教育学习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内务管理制度、装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奖优罚劣制度、联动机制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2、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有办公场地、办公设施,并建有专门的应急救援装备库和救援物资储备库,配备应急救援常用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堵漏、破拆等抢险工具。

(六)应急保障

1、制定领导班子成员应急管理责任分解方案,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2、领导班子成员熟悉分管领域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3、有应急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并确保经费专项使用。

4、 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方案。

5、储备一些必要、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品质可靠。

(七)科普宣教培训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和能力。

2、重点岗位操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作业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3、组织员工学习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章制度。

4、做到应急预案进机关、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

5、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6、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

(八)应急处置

1、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台帐。内容包括事故时间、类别、经过、救援过程、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事故处理情况等内容。

2、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监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3、按“四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