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安委办,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根据《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安委办发〔2012〕9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现将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情况
据统计,截止到6月底,全省282处生产煤矿,已达标223处;其中21处达到国家级、15处达到一级、45处达到二级、142处达到三级,59处煤矿未达标(54处为安康市石煤矿)。非煤矿山企业1365户,目前符合达标评审条件的618户,已达标229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57户,已达标226户;经营企业3107户,已达标1063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完成机械化改造并进行标准化达标评审的企业16户,124户经营企业已开展标准化达标评审的企业30户。机械制造企业已达标10户、烟草1户。
二、主要特点
(一)围绕目标任务,建立健全标准化推进实施方案。省安委办《通知》下发后,各市(区)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围绕本地、本行业(领域)标准化建设和企业达标任务,及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强化措施,为加快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汉中市坚持统筹安排,集中管理,明确任务,划分责任,强化措施,为加快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省安全监管局,煤管局,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行业企业的现状,按照企业标准化达标时限,建立完善推进计划,确定相关企业达标时间和整体完成时限,并由专人负责,较好的推动了企业达标工作。煤矿生产企业79.1%实现达标,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领域按照达标进度安排,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工作任务,37%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达标。
(二)工作措施得力,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全面开展。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推行质量标准化,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强制性制度。对此,各市(区)、各行业围绕标准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措施,创新方法手段,推动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开展。省煤管局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标准化档案管理、检查验收考评、月报告和定期通报、年终表彰制度;将安全标准化内容纳入煤矿矿长和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切实增强了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省安全监管局监围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主管处室先后两次组织有关人员召开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工作座谈会,并就加快企业达标进度,多次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沟通和督导。为确保烟花爆竹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效开展,省安全监管局相关处室和宣教中心联合举办了烟花爆竹企业安全标准化培训班,对市县安全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有关专家、评价设计人员进行了培训。危险化学品按照设市(区)建立了企业标准化达标台帐,对达标企业逐个进行登记,确保工作按计划整体推进。机械制造紧紧抓住省属企业,大力推进,先后有6家企业实现了一级达标、3家企业实现了二级达标、1家企业实现了三级达标。
(三)狠抓典型示范,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树立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省煤管局将王村煤矿作为全省煤矿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基地,举办全省煤矿矿长培训班,对每一位矿长都进行现场观摩培训。陕西煤化集团全程开展“对标”管理,坚持内学王村煤矿,外学淮南公司,先后选派6批次矿处级人员赴淮南矿业公司挂职学习,不断深化“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对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荣誉的煤矿给予20-30万元重奖。非煤矿山把金堆钼业公司作为全省露天矿开采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典范,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强化精细管理和过程控制,并以此带动全省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发展。为加快烟花爆竹标准建设,省安全监管局出台了《陕西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机械化改造以奖代补工作实施方案》,把企业机械化改造与标准化达标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规定,对达到机械化并实现标准化的企业,按照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企业一定物质奖励。危险化学品和机械、冶金等行业(领域)也都制定了抓典型示范、召开现场会、深化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企业标准化达标,建立了良好而有效的工作渠道和政策措施。
(四)上下协调联动,不断为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保障。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各市(区)和有关部门能够全方位思考,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创建企业之间做到密切协同,默契配合,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有效把握好各个环节。坚持质量与数量并重,由点到面,稳步推进。对还未通过标准化达标的工矿商贸行业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排队筛选,选择基础设施设备比较齐全、安全管理比较到位,安全理念比较先进,创建条件较好的企业作为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的重点对象,采取优先现场确认、优先专家上门咨询、优先推荐申报、优先安排验收。省安全监管局安科中心、省安全生产协会,按照工作分工,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准化评审人员的培训,建立评审单位标准化达标评审档案,主动与国家安全生产协会联系,制定授牌、公告等制度,确保达标企业成熟一批、考评一批、公告一批、授牌一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全省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有序开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突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创建工作开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较大,整体进展还有待提高;二是一些地区和企业对标准化创建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有畏难情绪,持观望、等待态度,宣传动员还不够深入,投入不足,个别地区主管部门对企业标准化工作督促指导不够有力;三是个别中介机构在咨询服务中存在一些指导不到位的地方,专家技术力量有待加强,企业的自评、评审单位的评审、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核等环节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四是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好,大多数行业领域没有建立起具有标准化建设示范作用的企业,甚至一些中省属企业在行业内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也刚刚起步。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市(区)、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切实提高对安全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将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形成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我省确定的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二)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各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工作指导,督促企业尽快按照标准化达标有关要求,实现企业达标。要严格落实定期分析研究制度,查找问题,总结推广经验,完善措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健康发展。要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行业安全发展、企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治理和日常安全监管结合起来,通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
(三)严格考评,确保质量。企业在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考评标准自检自查,认真查找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安全基础、管理水平和设备设施安全程度,确保达标。各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要严把受理、评审、审核关,确保安全标准化考核评审工作质量。
(四)政策推动,示范引领。各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在议事日程。要按照全面实现三级达标,重点抓好二级达标的任务要求,把企业达标与行政许可、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对未达标的企业一律不得参加年度创先评优活动;对规定时限内仍未实现三级达标的企业,必须停产整顿,直至关闭。要支持鼓励中省企业已符合二级标准化达标条件的,尽快启动和开展二级评审和达标,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为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带好头、引好路。同时,各市(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统计报送制度,按照《通知》规定,及时准确的向省安委办报送安全标准化达标进展情况。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