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000MB2964735N/2015-00182 | 发文字号 | 陕安委办〔2015〕43号 | ||
---|---|---|---|---|---|
发布机构 | 陕西省应急管理厅 | 发文时间 | 2015-04-24 | 公文时效 | 有效 |
名称 |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陈家山等三个煤矿企业经验材料的通知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关键词 |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陈家山等三个煤矿企业经验材料的通知
\r\n\t 各设区市、韩城市安委会,各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韩城市煤炭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陕西能源集团公司、陕西省益秦集团公司、陕西延长石油矿业公司、陕西有色榆林煤业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
\r\n\r\n\t 我省陈家山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红柳林煤矿精细化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应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被国务院安委会树立为典型。现将三个煤矿企业有关典型材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
\r\n\r\n\t
\r\n\r\n\t 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r\n\r\n\t 2015年4月23日
\r\n\r\n\t
\r\n\r\n\t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r\n\r\n\t以科学态度赢得瓦斯治理的主动权
\r\n\r\n\t铜川矿业公司陈家山煤矿
\r\n\r\n\t
\r\n\r\n\t 铜川矿业陈家山煤矿核定生产能力180万t/a,煤层平均厚度10.8m,综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矿井自然条件复杂,煤油气共存,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灾害俱全。近年来,陈家山煤矿认真吸取2004年“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教训,积极贯彻落实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牢固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超限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瓦斯治理理念,健全完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强化管理,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瓦斯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r\n\r\n\t一、提高认识,树立瓦斯治理新理念
\r\n\r\n\t 理念是行动的方向和目标,只要有先进的理念,才有高水平的管理。我们深刻认识到:“瓦斯不除,矿无宁日”。根治瓦斯是防止煤矿事故的命脉,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保证矿井高产、稳产的前提,是保证职工生命健康权益和矿区稳定的基础。为此,我们一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讲话,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开展瓦斯治理专家会诊,寻找治理良方,三是与淮南瓦斯管理对标,学习淮南瓦斯管理先进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和“瓦斯超限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以及“灾害治理能力必须大于生产能力”等瓦斯治理新理念,为瓦斯治理打下了工作基础。
\r\n\r\n\t二、统一规划,严格标准
\r\n\r\n\t 为了从根本上治理瓦斯,我们聘请专家,结合矿井实际,制定了《矿井根治瓦斯规划》,并且把规划的落实作为年度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考核。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煤矿瓦斯预防治理暂行规定》,修订了“一通三防”管理办法,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同时,我们规定,预抽时间不足1年严禁开采,瓦斯浓度达到0.8%必须自动断电,回风流瓦斯浓度超过0.6%工作面必须停止生产等,这些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为防止瓦斯超限提供了技术手段。
\r\n\r\n\t三、加大投入,提高瓦斯抽采能力
\r\n\r\n\t 瓦斯抽采系统是根治瓦斯的根本保障。实行资金优先考虑、优先安排政策,设立瓦斯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确保瓦斯综合治理资金投入到位。生产能力与瓦斯治理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充足的资金投入,加快瓦斯治理装备升级换代,健全完善了瓦斯抽采防治系统。2005年以来累计用于瓦斯治理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抽采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达到5.8亿元。
\r\n\r\n\t四、开展技术合作,提高瓦斯管理水平
\r\n\r\n\t 为全面提升瓦斯综合治理水平,从2011年起,与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瓦斯治理合作,一方面平安中心派出瓦斯治理项目部进驻矿区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共同研究解决瓦斯治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派出安全、生产和技术等方面领导干部到淮南矿业公司学习瓦斯理念及经验。通过三年的合作,使瓦斯治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r\n\r\n\t五、加强瓦斯治理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瓦斯治理水平
\r\n\r\n\t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先后进行了《井田瓦斯赋存规律和瓦斯地质研究》、《瓦斯抽采与利用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将有机发泡材料封孔改为水泥浆封孔,封孔长度可根据需要较大幅度地延长,使用风动注浆泵将水泥浆迅速注入钻孔周边裂隙,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连孔工艺由埋线管软连接改为硬连接,减少了抽采钻孔漏气和积水,提高了抽采效果。开展回采工作面巷道布置优化研究,从“一面五巷”逐步过渡到“一面三巷”,大大降低了万吨掘进率和煤炭资源损失。装配了矿井通风智能分析系统,在真三维环境中进行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过程模拟和可视化通风管理,对井下温度、有害气体扩散进行动态模拟,对通风系统进行经济性评价,在保证安全通风的前提下,优化通风网络、节约通风成本。采用CCL-1型瓦斯残存含量智能测定仪及其配套监控软件,开展煤层瓦斯含量、压力等参数的测定工作,煤层瓦斯参数的测定分别在岩巷见煤前,煤巷开掘前、掘进中(每300m测定一次),煤层预抽前,采面回采前进行测定,并建立煤层瓦斯参数数据库台账,为抽采达标评判提供可靠数据。
\r\n\r\n\t六、积极实施治理与利用并重,增强矿井瓦斯治理综合能力
\r\n\r\n\t 以零排放促进实现瓦斯零超限,在工作中,我们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瓦斯井上下立体抽采,而且促进了瓦斯零排放矿区建设。积极实施煤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应抽尽抽,重在区域预抽,做到抽采最大化。建成投运3000KW瓦斯发电站,截止2014年12月底,累计发电量4000多万度,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环境污染,实现“以利用促抽采,以抽采保安全”。
\r\n\r\n\t预防瓦斯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任务艰巨,我们一定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切实抓好瓦斯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继续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r\n\r\n\t文化引领 过程控制抓关键
\r\n\r\n\t同心铸安 精细管理保安全
\r\n\r\n\t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
\r\n\r\n\t
\r\n\r\n\t 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隶属陕煤化集团公司,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500万吨/年。近年来,红柳林公司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严格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华,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r\n\r\n\t一、安全理念的深植与落地生根,实现传统宣贯向注重安全思维模式转型
\r\n\r\n\t 理念的产生与员工达成共识同步是基础。红柳林在坚持“安全第一”和把实现“零死亡、零伤害”作为企业最崇高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与员工沟通讨论达成共识,提出“零轻伤、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确立了“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 、“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理念统一人心,改变员工思维模式。
\r\n\r\n\t 把理念渗透到制度标准的每个条款中是关键。按照“理念指导制度、制度支撑理念”的思路,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标准中渗透理念,发挥了理念的辐射作用。在“双危”辨识标准管理办法制定中,依据“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把“三违”和隐患按照事故的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制定到管理办法中,有效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r\n\r\n\t 理念和行动高度的融合统一是保障。在安全和生产发生冲突时,让理念始终为生产服务,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一次,安全口干部和生产口干部站在各自工作的立场上,发生安全与生产的推诿扯皮现象,类似的事时常发生。为此,公司开展了如何把“安全第一”理念落到实处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安全第一”理念是衡量推诿扯皮的唯一标准,“安全第一”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r\n\r\n\t二、全员参与,实现领导指令管理向全员共识管理转型
\r\n\r\n\t 制度制定全员参与。发动全员、依靠全员,是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修订《安全绩效考核办法》时,广泛征集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题会议审议,形成初稿后再召集各个层面进行反复讨论。这样,就把文件制定的过程当作了学习和宣传的过程,各级人员都能对制度有深刻的理解。
\r\n\r\n\t 安全管理全员参与。鼓励全员参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精品示范区方案的设计、讨论、创建,并通过对色彩、光感问卷调查,发动全员力量参与“艺术品”标杆工程,人人动脑筋,人人想办法;开展百名矿嫂“一日游”、真人真事小品演出、家属安全恳谈会、给亲友发安全慰问信等形式活动,争取员工亲朋好友的支持。
\r\n\r\n\t 学习培训全员参与。在开展《尽职尽责尽心》“一年一本书”学习、一月一主题、一周一话题、一天一案例活动的同时,组织开展岗位大练兵和基本功训练,员工每天学习,人人当老师,人人在思悟,员工全年记笔记5万字,管理人员10万字。通过常态化地学习,筑牢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的安全素养。
\r\n\r\n\t 岗位创新全员参与。每名员工都在围绕自己的岗位查找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断地在细节上优化改进。目前,共申报创新项目2090项,通过鉴定项目1148项。集成创新成了新亮点,一台支架有15处改造,一台煤机有22项改进,一条皮带系统有36项优化,工具的集成创新达187项。
\r\n\r\n\t三、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实现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型
\r\n\r\n\t 红柳林在实践基础上提炼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687”模式。通过“6”大过程控制、“8”大支撑体系、“7”种精细化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转型升级。
\r\n\r\n\t “6”大过程控制就是过程系统、节点、程序、流程、岗位、创新控制等。其中,过程节点控制就是抓到了要害,使复杂的安全管理简单化。我们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双七条”的要求和思路,结合公司实际,通过全员预测预想和集中讨论,总结出了“双危”辨识管理办法(即危害人生命安全的85条重大隐患和严重“三违”),有效预防了零敲碎打事故。
\r\n\r\n\t “8”大支撑体系就是“心·Xin”文化体系、团队素质提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等。其中,管理信息化体系就是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可自动生成10种分析结果,自动提示告知10项管理建议和防范措施,最终自动生成考核结果、汇总报表和工资表,实现了安全的“一键化”管理
\r\n\r\n\t “7”种精细化管理技术就是“5E”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工程心理学技术、价值工程技术等。其中,我们通过实施机环双检制,使设备隐患下降了75%。通过建立红柳林员工人体几何尺寸、性格爱好等11万余个人体生理尺寸数据库,员工在本职岗位进行180余项人机工程优化项目,实现人适机、机宜人。同时,把习惯操作手为左手的57名、佩戴眼镜的228名特殊员工,对他们的岗位进行调整,做到人岗相适。通过收集1200万余项安全信息数据,利用系统分析技术,对每旬、每月及每年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找漏洞,提措施,提高了安全管理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r\n\r\n\t四、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实现抓安全由“硬”管理向刚柔并济转型
\r\n\r\n\t 红柳林通过落实“人事物”三维立体化的安全责任体系,坚持“六序”“八制”工作闭环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可控、在控和能控状态。
\r\n\r\n\t 首先,红柳林在安全管理中实行正激励管理办法。每月对完成学习任务、无“三违”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的员工不奖也不罚,正激励的引导方法,让员工人人都能接受,促进了安全的自主管理。其次,红柳林坚持安全制度执行的“零容忍”和刚性管理。每月对管理人员抓“三违”、员工背诵安全应知应会等进行严格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对22名管理人员因违反“双危”辨识流程,按程序进行亲情帮教、培训,通过学习考试,思想认识到位后方可上岗;在安全考核中,实行“13交叉12共评”检查考核机制,即杜绝了“人情分”,又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红柳林坚持亲情化管理,让“三违”人员心服口服,做到知行合一。在“8+6”三违亲情帮教程序中,要求管理人员把“三违”人员当兄弟亲人,在谈心、再谈心程序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三违”人员心理疏导工作,实现刚性管理和亲情感化的有机结合,让管理的艺术为严格的制度管理保驾护航。
\r\n\r\n\t
\r\n\r\n\t坚持科技引领 推进安全发展
\r\n\r\n\t黄陵一号煤矿
\r\n\r\n\t
\r\n\r\n\t 黄陵一号煤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功完成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地面远程操控采煤,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总结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的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可简要概括为“五新、六高、七到位”。
\r\n\r\n\t一、科技引领,开展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创新
\r\n\r\n\t “1.4-2.2米煤层国产综采装备无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4年5月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以下“五个创新”:
\r\n\r\n\t (一)理念创新。一号煤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通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研究应用,实现“无人则安”,确立了“两解放、两提高”的安全理念。“两解放”是把矿工从艰苦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把矿工从超强度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两提高”是提高煤炭工业科技装备水平;提高煤矿形象,改变煤矿工人“傻、大、黑、粗”和煤矿企业“脏、乱、险、差”的形象,增强煤矿工人和企业的荣誉感。
\r\n\r\n\t (二)技术创新。一是创新了基于煤流系统负荷为决策依据的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动态分析、智能决策控制技术,实现了工作面“一键启停”、采煤机记忆割煤、液压支架全工作面跟机自动化和运输设备智能控制。二是在综采设备自动化的基础上,创新了综采工作面实时跟机全景可视化及远程干预控制技术,解决了设备无法全过程适应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的难题。三是探索出了适合黄陵一号煤矿开采特点的22道工序记忆割煤工艺,解决了回刀扫煤不彻底及三角煤截割难题,实现了端头支架自动跟机拉架推溜,并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
\r\n\r\n\t (三)装备创新。一是提升走集成配套模式,对所有厂家相关配套设备,统一设计平台和标准,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提高设备可靠性,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年产200万吨智能化国产综采设备的成功应用。二是实现了全工作面设备联动控制。三是建立集监控中心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无人开采信息化系统,实现在地面远程操控。四是完成了煤壁视频盲区、远程供液过滤站等11项技术改造。
\r\n\r\n\t (四)管理创新。首先,从井下向地面转变。建立了适应智能化生产需要的生产工序、流程安排和管理规范,鼓励职工在地面远程操控采煤。其次,从人多向人少转变。重心由劳动组织管理、现场管理向设备管理、系统维护转变。再次,从人工现场操控向智能化远程操控转变。
\r\n\r\n\t (五)培训创新。一是强化安装前基础培训,选派主要岗位员工前往设备和软件厂家学习。二是强化安装过程中实操培训,把工作面安装过程变成了实操技能培训的“练兵场”。三是强化调试过程中系统培训。
\r\n\r\n\t二、取得的成效
\r\n\r\n\t (一)安全可靠性高。采煤司机通过地面或顺槽远程操控非常简便,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
\r\n\r\n\t (二)工程质量高。采面直线度可以精确到毫米级,确保了工作面动态达标。
\r\n\r\n\t (三)企业效益高。回采工效达133吨/工。
\r\n\r\n\t (四)资源利用率高。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达98%以上。
\r\n\r\n\t (五)队伍素质高。促进了综采队人员素质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和革新能手。
\r\n\r\n\t (六)技术装备国产化率高。设备国产化率为100%,设备故障率低。
\r\n\r\n\t三、经验与启示
\r\n\r\n\t (一)必须坚持思想解放到位。在困难面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现了煤炭企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r\n\r\n\t (二)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到位。黄陵矿业公司把实现国产综采装备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升级转型的战略之举,划拨专项资金,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确保了项目有序推进。
\r\n\r\n\t (三)必须坚持灾害治理到位。工作面开采前,该矿对水、火、瓦斯、油型气等灾害进行超前治理,确保了工作面回采安全可靠。
\r\n\r\n\t (四)必须坚持地质保障到位。一号煤矿1001工作面煤层平缓,倾角0~5°,硬度系数为3左右,顶、底板为泥质砂岩且较稳定平整,为实施智能化无人开采提供了地质保障。
\r\n\r\n\t (五)必须坚持管理到位。智能化无人开采不仅技术装备先进,对管理要求更严。
\r\n\r\n\t (六)必须坚持系统配套到位。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离不开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和装备的支撑。
\r\n\r\n\t (七)必须坚持人员培训到位。智能化综采装备必须由一支安全技术素质高,并掌握信息化知识的员工队伍来驾驭。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