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同类型典型问题汇总——医疗领域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省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对2024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各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同类型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工作建议,供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对照排查,提高早期识别能力,遏制同类型重大事故隐患增量。
医疗领域同类型典型问题
(一)消防问题主要表现: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故障。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火警信号故障、屏蔽、反馈等问题未及时处理修复;消防联动控制柜多线盘、总线盘故障,无法联动控制或远程手动控制消防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受阻。避难间、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被杂物占用、堵塞或封闭。
防排烟系统缺失或故障。未按规定设置防烟排烟系统或设备故障无法正常使用。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系统不规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损坏率较高,部分重点区域未设置。
防火门功能缺陷。防火门变形或缺少闭门器、顺序器等关键部件,无法正常关闭。
重点部位消防器材缺失。施工现场、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发电机房等重点消防部位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消防器材,以及缺失相应的标识标牌。
违规使用建筑材料。存在使用泡沫板、彩钢夹芯板等不符合消防规定的建筑材料的情况。
(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与外包单位监管漏洞问题主要表现:
存在未与第三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未对外包单位开展安全检查。涉及的第三方主体类型多样,涵盖人员类,如保洁、保安、外聘电工等;承包单位类,如食堂、物业、电梯维保、医疗废物处置等;租赁类,如门面房、场地等承租单位;临时作业类,如因临时性安装、维修等作业聘请的第三方。
(三)其他重点突出问题主要表现:
证件方面。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过期或无证操作。其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电工(含高压、低压)未持有效证件问题较为突出。
特种设备方面。储氧罐、电梯等设备未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安全阀、压力表超过检验期限或未经检验。
燃气方面。燃气报警器未安装或无法正常使用;厨房灶具缺少自动熄火保护装置;未设置与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联动的紧急切断装置。
有限空间方面。未进行有限空间辨识;有限空间未设置警示标识、管理台账以及未履行作业审批手续。
工作建议
1.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医疗卫生行业相关企业应设立消防设施设备专人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与维护,及时补充缺失设备,修复或更换损坏、失效部件;建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日常巡检和故障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严禁在安全疏散通道堆放杂物,保持通道畅通;严格把控建筑材料采购,杜绝使用不符合消防规定的材料。
2.加强特种作业证件管理。医疗卫生行业相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特种作业人员档案,详细记录证件信息及有效期,提前规划复审与换证安排,确保证件持续有效;加强对新入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审查,严格要求持证上岗。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与外包单位监管。医疗卫生行业相关企业应制定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范本,在与各类第三方主体合作前,务必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对外包单位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检查内容涵盖人员资质、作业流程及安全措施落实等方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记录。
4.加强特种设备、燃气、有限空间等领域监管。针对特种设备,医疗卫生行业相关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台账,及时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与检验计划,确保安全附件按时检验。在燃气使用场所,应规范安装并定期维护燃气报警器、自动熄火保护装置及紧急切断装置。应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辨识,设置清晰的警示标识,建立管理台账,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