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同类型典型问题汇总——燃气领域

重大事故隐患同类型典型问题汇总——燃气领域

时间: 2025-05-09 17:06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省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对2024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各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同类型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工作建议,供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对照排查,提高早期识别能力,遏制同类型重大事故隐患增量。

燃气领域同类型典型问题

(一)防爆问题主要表现:

电气设备及仪表隐患。工艺装置区、加气区、罐区等多处区域,摄像头、照明灯、轴流风机、电气接线盒、开关等电气设备及仪表,存在非防爆或防爆性能失效问题。

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管理不到位。部分燃气企业爆炸危险区域存在防爆设备等级不匹配、选型不当、人员安全培训不足及检查制度缺失等问题。

燃气设施区域设备隐患。部分应使用防爆设备的场所,如液化石油气电子罐装称、万向卸车臂顶部照明灯、加气枪箱内接线、充装台电子秤等,采用非防爆型设备。

(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问题主要表现:

未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器。进口闸阀上方、球罐区、卸车台、灌装间、瓶库、报废区等燃气设施区域或建(构)筑物内,未安装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故障或未正常开启。部分加气站存在可燃气体报警器超期未更换、未通电、探头被包裹等情况,易导致报警装置无法正常运行。

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不到位。在安装环节,出现安装位置不正确、安装方式不规范等问题。

(三)安全管理制度问题主要表现:

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问题。企业未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对燃气用户燃气设施的定期安全检查制度等。

人员资质问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电工等,未取得相应的安全管理证书、考核合格证或特种作业证。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投入未能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参加人员签字代签等;未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应急预案与企业实际不符等。

(四)设备设施维护及管理问题主要表现:

压力容器检验问题。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存在定期检验报告书检验日期失效、缺失或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的情况。

加臭装置问题。加臭装置未加臭或加臭剂缺失,燃气泄漏时难以察觉,增加燃气火灾爆炸等事故风险。

(五)其他设备设施问题主要表现:

卸车及停用设备问题。卸车软管未安装拉断阀、防止装卸用管拉脱的联锁保护装置缺失、管道未切断或置换、停用设备未挂停用标识。

防火问题。充气台装置区的窗户为木质,不具备防火功能;气瓶暂存间及压缩机房未设置向外开的防火门;管沟未封堵、未填砂等,防火措施不完善,易导致火灾蔓延。

防雷问题。未按照《防雷领域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资料。

液化石油气用户自提问题。液化石油气配送服务环节监管力量薄弱,存在用户自提购气行为,配送环节出现监管漏洞。

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不到位。居民用户不熟悉燃气安全使用常识,无法分辨正规气瓶和“黑气瓶”;对燃气泄漏应急处置措施不熟悉等问题突出。

工作建议

1.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岗位安全责任清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从企业负责人到一线作业人员的具体安全职责,将安全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项操作流程。

2.加强安全教育。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针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普通员工,分别制定培训方案。企业负责人每季度参加行业安全管理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应增加燃气泄漏应急处置、防爆设备故障排除等实操演练。每半年组织1次全流程应急演练,模拟燃气泄漏、火灾爆炸等场景,提升员工应急反应能力。

3.推进标准化建设。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对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全面梳理企业安全生产制度。重点完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设备维护保养等制度,形成可操作的执行手册。可聘请第三方安全机构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时调整优化制度流程。

4.强化现场管理。城镇燃气经营单位应完善作业现场安全设施,及时对爆炸危险区域非防爆电气设备更换,安装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摄像头、照明灯等设备。在卸车台、灌装间等区域加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并接入企业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制定《现场安全检查清单》,一线员工每班进行1次岗位安全自查,安全管理人员每周开展1次专项检查,企业每月组织1次综合检查。可建立隐患预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