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丨商洛市镇安县:筑起秦岭南麓的“智慧应急链”

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丨商洛市镇安县:筑起秦岭南麓的“智慧应急链”

时间: 2025-05-23 11:10 |来源:
ztfd.png ztsx.png ztzc.png

为全面展现“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成果,挖掘红色精神与科技赋能结合经验,营造全社会防灾减灾良好氛围,陕西、四川两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组织开展“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主题采访活动。

5月19日至22日,两省多家主流媒体将走进陕西西安、延安、汉中、商洛等地,沿着长征红色地标,深入采访各地应急管理工作特色亮点,以“红色精神”与“应急管理现代化”双向融合,突出“十四五”以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工作的显著成果与宝贵经验。

“近期天气干燥,森林火险等级高,存在潜在火灾隐患,日常务必要加强防火巡查,做好五类人员监管,加大森林防火宣传。”

“收到!目前我们村里19名护林员全部在岗,正在对各自责任片区进行巡查,一旦遇到农户燃烧田间杂物等情况,我们将及时制止,做到见烟就灭。”

5月21日,当记者见到商洛市镇安县回龙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吴世龙时,他正在通过镇安县应急管理可视系统连线调度到辖区万寿村护林站站长李德彬,了解日常安全巡查情况。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县域内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70%以上,自然灾害频发。如何守住安全防范“第一道防线”?成为摆在应急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5月21日,“长征路上展新颜 川陕应急新发展”主题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进镇安县回龙镇、米粮镇,挖掘该县在推进基层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

据了解,为打通基层应急指挥壁垒,镇安县先后建立了大数据平台、应急可视系统、视联网可视系统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手机APP,并建成了县应急指挥中心,15个镇办应急指挥部,156个村(社区)应急指挥所。

目前该县各级应急管理系统均可通过县镇村三级视联网可视系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手机APP指挥调度系统,逐级下达指令、安排部署工作。在森林防火、防汛防滑、防溺水、冬季雨雪冰冻灾害防御等关键期,可一键将最新气象预报及注意事项发送到片长手端上,提醒加强安全防范。

一旦遇有突发情况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该县总指挥部可以跨级直接指挥调度村(社区)和片长,片长也可以越级将突发情况直报各级指挥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指挥效能。

“此外,我们还整合了发改、公安、水文、气象等部门数据资源,将其专线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中心主任黎宗福表示,“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及时获取各项信息资源,提升了信息接报和指挥调度效率。”

三级应急指挥机制运行以来,镇安县已下达一般指令15328条、紧急指令546条,全部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监测预警是首要环节,物资储备是关键的要素保障。

“我们还建成了县、镇、村三级物资库173个,制定了镇、村及尾矿库、地质灾害点应急救援装备清单,全县储备应急物资2大类65小类21万余件。为全县6个部门、15个镇办、156个村(社区)配备了200部天通卫星终端设备,打通应急通讯‘最后一公里’。”镇安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李如意说。

同时,镇安县还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与消防救援资源共享、队伍协同,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和基干民兵组建了综合救援队伍1支、兼职救援队伍8支,15个镇(办)、156个村(社区)也均按照30至20人标准组建完成了应急抢险队伍,全县应急救援抢险力量达4735人,确保关键时候拉得出,用得上,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处置及时。

2021年8月20日至22日,镇安县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暴雨袭击,连续的强降雨致使该县永乐街道锡铜村、杏树坡村失联。该县紧急集合县应急民兵连争分夺秒转移群众救援群众30多人。

为给受灾需转移的群众提供一个避灾的安全住所,近年来,镇安县还充分利用学校、村委会、闲置场所等,根据片区实际,在全县设立避险安置点1104个,并配备床、被褥、米、面、油、方便面等基本生活物资,提前精准确定撤离对象,落实盯撤责任人,明确撤离对象,撤离路线、解决撤离谁、怎么撤、撤到哪,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和极端天气,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们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意识、深化隐患排查、完善应急体系,筑牢基层安全防线,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李如意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