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坚持一体推进,全面提升防减救灾效能
今年以来,汉台区聚焦“以防为主、系统治理、快速响应”全链条管理,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应对16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和2次汉江洪峰过境,妥善撤离安置群众1801人次,全区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件,防汛形势总体保持平稳。通过精准预警和高效响应,成功避免1户1人伤亡,得到央视新闻网、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等媒体宣传报道。
坚持“防在未发之前”,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完善防汛减灾“一键启动”机制,出台《汉台区“13161”临灾监测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核心围绕“降雨前1周、3天、1天、6小时、1小时”五个关键时段,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预警响应期间各环节责任与任务,实现了从“一周”到“一小时”的精准预警与响应闭环。健全片、段、点风险防控责任体系,累计摸排826处重要风险点位,落实3260名区镇村组“四级”防汛包保责任人,形成“区级统筹调度、镇街具体落实、村组一线巡查、网格到户到人”的上下联动责任链,确保“每个风险点有专人管、每项任务有人抓”。新建成并投用汉台区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依托省市区防汛系统平台,打通气象、水利、公安等部门数据壁垒,实现雨情、水情、防汛风险点位实时监测,通过“一键呼叫”功能,精准叫应叫醒“三必撤”涉险群众和防汛责任人。
坚持“减灾在灾前”,构建“隐患动态清零、风险精准管控、工程保障提效”三重防护体系。实行“全域覆盖、分级负责、多级联动”的隐患排查机制,紧盯山洪风险区、地质灾害点、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等薄弱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实行问题隐患动态分类管理,全年累计排查整治防汛问题隐患107处,逐项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坚持“鉴定先行、分类施策、责任到人”原则,对新发现的8处地质灾害问题隐患进行技术鉴定,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稳定性评估与风险等级鉴定,建立“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双轨责任机制,分别落实交通、林业等行业部门和相关属地镇村安全管控责任。完成黄家塘立交桥雨水泵站自动化改造工程、市乳业总场片区积水综合治理工程、排水管网病害整治工程,提前对中心城区80公里排水管网进行清淤疏浚,有效提升城市防涝排涝能力。
坚持“救灾在关键时”,构建“全灾种、全流程、全要素”应急保障体系。组织镇(街道)及部门修编防汛预案43个、村(社区)防汛避险转移“一页纸”预案227个,细化明确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确保“一灾一策、精准施救”。组织开展防汛演练102场次,参与8861人,通过“演训结合、以演促改”,检验预案可操作性,推动从“纸上预案”向“实战手册”转化。建成区镇村应急救援队伍264支4876人,形成层级清晰、全域覆盖、协同高效的救援力量,确保灾害发生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建立“分级储备、精准调配”的物资保障体系,储备价值615万元的抢险救援装备和生活保障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提前向防汛重点镇街前置调拨防汛救灾物资4629件,价值92万元,实现物资保障关口前移,提升重点区域应急响应速度和效能。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