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丨西安市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 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工作格局
西安市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全面完成镇街(园区)“六有”和社区(村)“ 三有”建设目标任务,全市应急管理基础底座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
加强组织统筹,坚持高位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在市、区两级分别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连续三年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高位推进。
细化工作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确定10个方面目标任务和31项具体措施,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
强化督导调度。通过“一周一统计、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的方式,采取文件、会议、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措施,运用通报、简报、考核等方法督导各基层单位加快任务落实、对标抓好创建。
加强基础构建,狠抓能力提升
建好硬件基础。全市193个镇街(园区)全部建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1200余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基层机构建设;全市各镇街(园区)和各社区(村)共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3294支、5万余人,建设基层应急物资库室3300多个,筹措、补充各类应急物资116.59万余件,建设4800多处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避难点,基层应急管理基础进一步牢固。
健全制度机制。明确3项组织机构图,制定2项工作流程,细化5类工作职责,建立9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预案建设的通知》,组织指导各镇街(园区)按照“1+13+X+Y”的应急预案总体架构,修编自然灾害救助、地震地质灾害、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燃气、人员密集场所、生产安全事故等1785个专项应急预案,基层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
加强培训演练。把基层队伍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和先期救援作为重点,分级分类培训5万余名基层人员,基层各级开展应急演练5千多场次,基层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严格对标抓建,培育特色亮点
探索制定标准。结合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相关要求,着眼长远,分别制定西安市镇街(园区)和社区(村)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范,出台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验收规范及社区(村)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评价规范等地方标准,为标准化建设提供指引。
抓好试点示范。以市、区、镇三级联创方式开展试点建设,进一步验证、完善建设标准,示范带动全市对标抓建。结合重点工作要求,在镇街(园区)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社区(村)应急资源调度、应急要素准备、社会力量联动、前期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试点试验,不断探索基层应急响应能力提升方法路径。
促进全面提升。通过标准化的库室、场所、队伍、物资等硬件建设,全面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础;通过标准化文件资料积累,进一步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制度机制、人员队伍、物资储备、预案建设等工作成效。
促进融合融通,厚植社会根基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的意见》和《西安市社区(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规范》,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等工作作为基层网格员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细化6个方面共15项具体工作事项,夯实基层治理责任。
优化指挥通联渠道。设计开发“西安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和“长安e格”APP,2023年全市网格员通过信息化平台共发现整治各类安全隐患19万余件,提升基层网格工作效能。
促进全民广泛参与。建设基层“应急救援胶囊”和“应急便民服务站”等定点设施68座,为群众提供应急物资、应急培训和应急救援等方面专业服务;与3千多家商场、超市签订联保协议,进一步拓宽生活救助物资和专业装备保障渠道。
强化信息支撑,整合汇聚资源
为促进全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纵向贯通到底和横向融合到边,设计开发“西安市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设“信息调查、成效评估、指挥调度、信息发布、隐患上报、系统服务”六大功能模块,实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和全市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场所等应急资源一图统揽,解决了对基层应急建设的评价评估,优化了对基层人员信息的指控通联,提升了对基层应急资源的统筹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