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同类型典型问题汇总——道路交通领域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省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办公室对2024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中录入的各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对比分析,归纳了同类型问题的主要表现,并提出工作建议,供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对照排查,提高早期识别能力,遏制同类型重大事故隐患增量。
道路交通领域同类型典型问题
(一)安全管理责任问题主要表现: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缺少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及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制定车辆动态监控、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等关键环节操作规程,安全管理无章可循。
安全生产保障不到位。企业经营许可证过期及未按规定备案的仍从事相关经营活动。企业负责人无安全考核资格证书,未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按规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责任压力未有效传导至一线。
(二)交通安全设施问题主要表现:
高风险路段防护不足。临崖、高边坡等重点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部分山区道路路段防撞护栏缺失或锈蚀变形,部分急弯陡坡处未设置波形梁护栏,事故易发路段指示标识不齐全。
施工区域隔离失效。公路养护、改扩建施工现场未按规范设置硬质隔离围挡,夜间反光标识缺失,警示灯不亮,可能导致车辆误入施工区域引发事故。
场站设施隐患突出。客运站、货运枢纽内人车分流标识不清,危化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区未设置物理隔离,普通货物与危化品混存混放。驾驶员区域防护设施缺失。城市公共汽车车辆驾驶区域未安装安全防护隔离设施。
(三)车辆及设备管理漏洞主要表现:
车辆维护检测漏洞。部分客运、危运车辆未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执行检验检测频次。
关键部件维护缺失。制动、灯光、轮胎等关键部件缺损,仍违规上路运营。
技术档案管理混乱。车辆维护记录、检测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
人为干扰监控功能。危运车、重型货车故意拔除GPS电源线、遮挡摄像头或安装信号屏蔽装置,导致动态监控数据未实时传输至监控平台,隐患处置滞后。
(四)从业人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
企业管理人员资质缺失。部分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安全考核资格证书,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掌握不熟练。
从业人员未参加培训考核。在职危运驾驶员、押运员无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记录,即上岗操作。
超速与疲劳驾驶叠加。危运车、重型货车频繁超速行驶,连续驾驶超4小时未强制休息的疲劳驾驶行为时有发生,两者叠加更容易发生事故。
工作建议
1.“人”的方面,要常态化开展严管执法,严查“三超一疲劳”、酒驾、无牌无证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不同群众抓好“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交通安全劝导管理和源头治理。
2.“车”的方面,要把好机动车上路源头关,严查严管“两客一危”车辆、超载车辆、非法改装车辆和重型货车、工程运输车、农村面包车以及“黑车”,加强对建设物料、运输场站等重点货运单位的源头装载专项治理,对易肇事肇祸重点车辆建立信息档案。
3.“路”的方面,要加大重点时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巡查管控,对临水临崖、急弯陡坡,以及易塌方、易水毁等路段,开展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4.“企”的方面,要加强对客货运公司、公共汽车公司、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加强驾驶人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落实驾驶人员岗前检查和定期筛查的长效机制。
5.“天气”方面,要紧盯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对事故多发等复杂路段,提前制定措施,提高路面见警率,及时启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努力防范遏制较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