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安委办印发通知 要求扎实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七下八上”是我省降雨最集中、极端降雨发生频率最高、防汛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关键期。日前,省安委办印发通知,要求扎实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突出抓好责任层层落实
各市(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迅速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细致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省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要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专题研究分析本系统、本行业领域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强化汛期行业安全监管。各类企业(单位)要扛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极端天气和主汛期各项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到实处。
围绕重点风险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
围绕汛期高温环境有毒有害物质加速挥发、热敏物品稳定性降低、户外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等风险;雨水侵入引发化学品反应、熔融金属爆炸,以及淹溺、电气短路等风险;大风易引发高空坠物、临时设施或大型设备倾覆、助推火灾蔓延、架空设施损坏等风险;冰雹易引发露天设施设备(压力容器、车辆等)、建构筑物(幕墙、大棚、光伏组件等)损坏,农作物减产绝收等风险;雷暴易引发电力设施、压力容器等击穿损毁,干扰自动化控制系统、触电、火灾等风险,结合“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保安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切实推动重特大事故集中的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煤矿、城镇燃气、消防领域,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文化旅游、冶金、粉尘涉爆、民爆等领域,逐一建立隐患整改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坚决落实隐患整改和汛期风险防范要求。
突出抓好应急能力提升
按照“企业为主、政府统筹、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储备更新汛期应急物资,优化储备品种和规模,完善物资调运方案,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根据重点灾害类型、重点行业领域,明确主题、构建场景,组织重点企业(单位)针对性地开展加固、排涝、道桥封控、电力抢修、通信保障、限产关停、转移安置等防范措施演练。各企业(单位)要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将汛期安全防范知识和逃生技能教育培训作为当前的重点内容,确保从业人员熟知汛期各类灾害避灾路线、通道和自救逃生方法,确保反应迅速、有序撤离。
突出抓好临灾预警叫应
进一步完善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应急响应等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天气及汛情变化情况,精准分析汛期灾害对安全生产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要依托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平台,将应急指挥网延伸到属地所有企业(单位),确保每个企业(单位)“叫得上”;完善预警信息接收确认和落实环节反馈机制,确保每个企业(单位)“叫得应”,坚决避免预警信息“一发了之”问题。
突出抓好人员转移避险
科学研判临灾预警信息,指导受灾害影响的景区、库区、厂区、学校、工地、道路、铁路等企业(单位),果断采取停产、停业、停运、停工、封闭、绕行等措施,积极化解灾害风险影响。要重点关注民宿、农家乐、农业观光采摘、露营地等易被疏忽的场所,以及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建筑工地工棚等人员自主避险能力不足的群体,统筹协调防汛避险人员转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