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攻坚在行动丨中铁二十局集团以全链条管控 推动本质安全落地见效
为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高质量开展,我省各地各部门多点发力,健全完善责任体系、排查整治问题隐患、精准执法督导帮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全力以赴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紧扣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与本质安全管理要求,聚焦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从体系建设、责任压实、技术保障、双重预防机制等维度发力,推动本质安全管控措施“一件事、全链条”落地,为陕西省建筑行业治本攻坚提供实践范本。
深化本质安全体系规范化建设,筑牢全流程管理框架
以“制度闭环、流程规范、覆盖全域”为核心,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控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完善制度体系与实施路径,结合铁路、公路、隧道、房建等施工领域特点,细化《本质安全管理指导意见》配套文件,形成“1+N”制度体系,明确项目全周期安全管控要求,同步制定“月度推进清单、季度考核细则、年度评估标准”,确保体系落地可量化、可追溯。强化体系动态优化,建立“定期评估-问题整改-持续完善”机制,每季度组织行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开展体系适用性评估,针对施工工艺更新、政策标准调整优化管控措施,确保体系始终适应企业发展与现场安全管理需求。
推动全链条安全责任落地,激活全员管控内生动力
针对建筑施工项目“链条长、人员散”的管理难点,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梳理制定“岗位安全履职清单”,细化巡查次数、隐患上报、技术交底等量化指标,杜绝责任“真空区”。创新建立关键岗位“一人一表”考核体系,将项目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绩效占比提高至30%以上,由公司总部安监部直接实施考核,确保“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落到实处;严把分包队伍责任关口,将本质安全要求纳入分包合同,同步签订《分包安全责任书》,明确分包商配备专职安全员、按标准投入安全防护设施等要求。强化考核与问责机制,在分包合同中提取1%~3%作为安全考核基金,建立安全积分超市制度,专项用于班组长、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激励。同时,对未落实安全责任、引发隐患的单位及个人,采取约谈、通报、扣减绩效等措施,形成“奖优罚劣”导向。
深化技术保障智能化升级,夯实本质安全管理基础
坚持“科技兴安、技术强安”理念,聚焦建筑施工危大工程及危险作业,推动“四新技术”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降低安全风险。推广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应用“BIM+GIS 智慧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推送预警信息;在隧道施工中部署传感器,替代人工完成掌子面风险探测,减少人员进入高危区域频次;联合科技公司为塔吊、架桥机加装防倾覆预警装置,为隧道内行走机械及其他设备安装360度可视化影像及雷达报警系统,大幅降低设备运行风险,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机械化替代高危作业,针对高空作业、起重吊装等危险环节,投用桥梁挂篮智能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检平台、智能焊接机器人等设备,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安全风险。
深化双重预防机制精准化落地,守牢风险隐患防控底线
围绕“源头防风险、过程治隐患”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转变。细化风险分级管控标准,结合施工特点划分项目风险等级,对高风险项目开展“开工前评估、施工中研判、关键节点核查”,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闭环,搭建“穿透式隐患排查平台”,实现“上报-督办-反馈-确认”全流程线上闭环,同时将隐患判定标准融入日常排查,通过案例教学、VR 模拟提升人员识别能力。强化现场动态盯控,落实“作业必盯控”要求,现场只要有人员作业,必须安排管理人员带班或盯控;集团公司每月召开安全视频督导会,聚焦高风险项目隐患治理与风险变化,确保高危作业全程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