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丨应急管理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他们这样做
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应急管理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会议,总结今年以来我省应急管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会上,西安、渭南、榆林、安康市应急管理局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分享应急管理舆论阵地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先进经验。我们整理了部分发言材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提升大震巨灾社会动员能力。加大移动直播车等硬件设施投入,落实7×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建立预警信息绿色播报机制,确保重要信息能在20分钟内进行宣传推送。
打造安全科普新势力。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先后开展了网络有奖答题、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学习、安全科普宣讲优秀作品展演、安全主题微电影短视频展播等活动,寓教于乐,让科普宣传更加贴近群众。
打造安全宣教基地。开设安全科普微课堂,进一步对相关安全知识进行深度解读,让参观群众对科普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实用性强的实训演练将避灾自救知识转化成为行动自觉。建立与媒体、研学机构、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共同研发综合减灾类课程,挖潜展品展项的延伸功能,联合开展安全科普活动,最大限度发挥科普馆宣教作用。
渭南市应急管理局
推动安全提示一键直达。激活定向传播渠道,启用“渭南应急短信”,定向覆盖全市应急系统干部、社区志愿者及镇办工作人员,在灾害预警、安全提示中实现“一键直达、快人一步”。
推动宣传触角下沉基层。安全生产月期间,全市开展指导帮扶350次、入企帮扶1184家,组织应急培训1150次、覆盖9.5万余人;开展“五进”活动703场,受众超14万人,推动应急科普贴近生活、贴近生产一线。打造社区应急公益宣传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应急公益宣传直通车”活动,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宣贯,将预警信息和应急常识送到群众身边,激活基层社区网格员“移动广播站”作用。
宣传形式喜闻乐见。打造“渭亦安”品牌 IP,创作原创 MV《安全是最美星光》,拍摄纪实片《我的爷爷是井下“超人”》,用歌声传播应急管理理念,用故事表达传递基层应急人的奉献精神。
榆林市应急管理局
善用实体场馆,开展沉浸式宣传。依托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榆林实训基地、防震减灾科普馆、应急主题公园等固定场所,开展沉浸式、互动式安全教育。
用好公共资源,提高安全宣传覆盖面。将宣传融入公共空间,充分依托交通枢纽、广场公园、公交出租、商户LED屏等碎片化场景,构建“出行安全宣传圈”,让安全文化深入百姓生活。
融入地方元素,创作接地气宣传产品。创新特色活动,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歌曲征集活动,融入陕北说书、民歌等地方元素,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佳作。
安康市应急管理局
推动树牢安全理念。创办“安全生产三化三制”大家谈栏目,邀请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分享经验,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关键时期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开设“安全安康、应急守护”电台访谈,在防汛、防滑、防火等关键时期及时发送灾害预警信息,并组织专家解读。积极对接主流媒体,定期推送优质稿件,扩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安全宣传。运用电视、网站、微信、应急广播、户外大屏等多渠道宣传、全方位开展各类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确保群众听得懂、学的会。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